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算法在编制列车运行图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和指标的分析,结合遗传算法的适用范围,提出运用遗传算法编制列车运行图的新的应用思路。主要是在计算机辅助铺画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对铺图的各项指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为人工调整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武广客运专线客流特点和运行图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技术标准,并进行列车开行方案设计,确定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具体步骤,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标定和对结果评判3个步骤,对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第二阶段运行图,以实际运用数据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外高速铁路运行图的特点,提出采用适合我国客运专线的周期运行图,并对其铺画原则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客运专线客流密集区段周期运行图的实际铺画,验证了所提出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秦沈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主要区别,阐明和论述了在秦沈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且对秦沈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客运专线开通初期,由于客流较小,能力富余,为方便旅客出行,拟采用集中与均衡相结合,适当预留备用线的运行图编制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5.
列车运行图布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列车运行图的铺画,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运行线分解的列车运行图布线方法。根据列车运行图的布线条件及冲突解决方法,通过在列车-区间动态搜索树上寻找一条由初始节点出发至结束节点的路径,并据此得到较好的运行图铺画方案。该算法适用于周期、非周期、单线和双线列车运行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运行线的冲突问题。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其对中小规模的运行图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普速旅客列车与动车组列车共线运输的站间距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与通过能力、运输组织方式,以及普速旅客列车的旅行速度密切相关。以宝鸡一兰州客运专线为例,根据车站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通过能力,分析站间距离与通过能力的关系,采用不加站、加3站、加5站方案分别铺画列车运行图,比较各方案运输指标,说明通过能力在110~150对/d时,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在50~50 km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关列车停站方案与换乘接续研究中的不足,结合高速铁路旅客换乘需求数据,引入可达性定义,首先建立以运行图可达性最大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其次提出单亲遗传求解算法,并开发列车运行图自动铺画软件,通过对某高速铁路2011年春运期间运行图的下行列车进行优化,在不改变原运行图骨架、满足运行图标尺的基础上,提高了运行图的可达性和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日本和欧洲等国家高速铁路的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指出其列车运行组织的实质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首先将运行图进行简化,构建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模型,将方案编制过程分为制订轮廓方案、铺画周期方案线、格式化编排3个阶段。为合理铺画周期方案线,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条件,分析论述了实现周期化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京沪高速铁路运营服务质量,提高其通过能力,在阐述高速铁路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停站模式下高速铁路列车基本扣除系数,分析其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即最不利情况下和最有利情况下列车在区段停站1次的基本扣除系数;在相邻高速列车均停站2次和相邻高速列车停站1次,另一列高速列车停站2次时的基本扣除系数;停站3次及以下的基本扣除系数。根据不同停站方案分别铺画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提出使运行图通过能力最大的铺画方法,提高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铁路运营管理、劳动生产和资源配置的综合效能,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于列车运行图编制,解决大规模复杂路网条件下列车运行图常态化编制的效率和质量统筹优化问题,是铁路运输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列车运行图编制现状,在总结国内外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任务目标、规则约束和策略方法体系,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和大应用理论,构建列车运行图智能编制总体架构,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列车运行图高速智算平台技术架构,创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列车运行图智能编制总体路线,提出下一步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列车运行图智能编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