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把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作为分析成本缩减的系统框架和基本工具,具体描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高校餐饮业中的流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新的螺旋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了人的因素.文章还结合当今高校餐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成本管理的措施,以更好地推进高校餐饮的成本管理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使供应链中企业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仅关注企业内部风险已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本文基于风险元传递理论,研究供应链中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何在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资金流传递。将现金周转中的存货时间和应收账款时间看作风险元,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存货时间值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在存货时间影响下、服从泊松分布的应收账款风险,从而建立了风险沿着资金流传递的模型。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对资金风险在供应链上的传递进行了定量分析,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供应链系统中的资金流风险。  相似文献   

3.
章文燕 《物流科技》2010,33(4):96-100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中国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能力,制约了产业升级,从而在当前的金融海啸中陷入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好的有利于从事供应链管理的服务体系.这其中就包括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4.
李宏宇  罗琬 《现代企业》2011,(12):63-64
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在我国首先由深圳发展银行引入,并在2006年首次提出“1+N”模式的供应链金融理念,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开始模仿推出自己的类似产品。供应链金融是融合了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以核心企业作为信用担保,在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下,对节点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物流技术》2011,(16):64
8月10日,深发展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联对接上线,实现资金流、物流与商流的有效集成,标志着国内首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监管系统进入实时数据交互时代。据悉,此次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对接后,供应链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信  相似文献   

6.
正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 Finance,SCF)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  相似文献   

7.
杨聚平  姚宣霞 《物流技术》2008,27(2):111-113
利用SAP R/3系统提供的基本物流管理功能,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原有SAP R/3中有关模块的本地化处理和对各类角色的重新定位,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订单生产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实现了管理系统与实际运行情况的完好结合,使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协同运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风险可简单概括为"四流"的风险,"四流"即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其中信息流在引起供应链风险的"四流"中起先导性作用。本文对信息流在规避供应链风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高效信息流在规避供应链风险中的角色,据此提出高效信息流在规避供应链风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属于新兴金融业务,它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流和与金融有关的资金流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体系中小企业资金流的瓶颈问题,降低了风险,加速了业务循环,保障了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根据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特点,其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创新业务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综合性和专业性优势,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化解供应链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从产融结合的基本内涵出发,归纳出产融结合的特点,在供应链管理创新过程中,产融结合可以为其提供创新的理念基础、组织基础、技术基础,通过产融结合理念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通过构建内外部供应链中各节点单位紧密的协作关系,来整合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中实行客户信息和资金资源的共享,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及其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在分析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融结合的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