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徐豪 《中国报道》2013,(3):30-31
从长期上来看,户籍制度应该转变为一元化的人口登记制度,而不是区别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虽然社会对户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十几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却很缓慢。之所以进展缓慢,就在于附加在户口背后的利益众多,劳动、人事、工资、物价、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制度都与户口挂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难题1户籍之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严格说是造成我国二元结构、也就是拆开城市和农村的一堵墙。"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说。尹中卿进一步指出,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户籍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名义城镇化率。有大量进城务工农民或者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居住了,  相似文献   

3.
吴波 《华东经济管理》2015,29(3):97-103
户籍制度是市民化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和绕不开的门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30日,户籍改革新政的正式出台,将有利于消除传统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成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障。由此,通过对户籍新政的解构,围绕“规范有序、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配套”的推进机理,重构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化"中人口迁移的误区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是城市别于农村的最主要标志。人口、用地及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与趋势,称为“城市化(”Urbanization)。我国城市化城镇人口的增长50年来分为三大阶段。不同阶段城市化呈现了生产型城市、生活型城市和朝着生态型城市转变的特色。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的分布对“城市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误区是:向农村、向土地的人口迁移;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迁移,如中国特色的“民工潮”。户籍障碍是歧视性政策的温床,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附加功能,是改革户籍制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据媒体报道,最近江西、江苏、福建等省纷纷出台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实施细则;北京市也宣布推出户籍改革的重大举措,北京城市户口开始向郊区敞开。上述新闻表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开始提速,中国正式启动了城乡统一户籍制,城乡户籍壁垒开始被打破。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与户籍制度改革密切相关的乃是迁徙自由问题。迁徙自由其实是  相似文献   

6.
二元制户籍导致不同户籍的公民在社会福利待遇、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德清县自2012年6月起着手户籍制度改革相关工作,将形式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优化改革为城乡一元结构.本文通过对德清县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等定证分析与研究,总结户籍改革的优势,给有关地区和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否给进城农民城市户籍,无论怎样进行户籍改革,我们都不应该去动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都不应该把给予进城农民城市户籍和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联系起来。这是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根本没有可比性。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用了整整一节文字,强调在户籍改革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尤其不能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简称"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过,就各地户籍改革新政的进展上看,学者普遍认为,五花八门的户籍制度改革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内容上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9.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变,农民工享受国民待遇的重要性,已毋需太多讨论。令人担忧的是,在各种配套改革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近日提出的取消城乡户口差别的举措对于城市中的“外地人”有多大意义?相关各部门如不出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喧嚣热议的户籍改革又能持续多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新中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50周年的日子,而备受瞩目的《户籍法》也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可以说,中国当前的许多体制性弊端的根源,就来自于业已僵化的户籍制度无法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显得日益紧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誉橙  张晋樽 《科学决策》2008,(10):178-179
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户籍制度不仅人为地将同为国家公民的人口划分为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两大群体,而且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扣城镇化改革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进而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户籍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人口管理办法,主要功能是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和便于安全治理。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是其它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户籍管理,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来自媒体的消息称,上海户籍制度开始松动,浦东先行居住证转办户籍,这为上百万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士正式成为“上海人”打开一丝希望的缝隙。我国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多年来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公民权利发展的需要,今天终于在上海破冰,殊为可喜。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北京、广州?客观上看,是上海夫规模引进人才的需要和严重的老龄化隐患成为推动上海放松户口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这样的问题在北京、广州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4.
户籍制度的障碍一直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瓶颈,重庆市2010年8月开始的户籍改革,以宽松的转户标准、差别性准入条件及优惠的入籍制度构设,拓宽了城市化的路径,这是兼顾关怀民生与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方略,也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15.
屈小博 《发展》2014,(11):12-12
正根据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规划》和《意见》的目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1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如何解决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户籍改革的成本范围包括哪些?户籍改革的本质是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体系最终消除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户籍改革成本要考虑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户籍歧视是形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它不但通过阻碍劳动力流动造成城乡收入差异,也会促成农民工和城镇工人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多年的数据,对我国户籍歧视影响劳动报酬差异的程度进行计算和分析。结论表明,近几年户籍歧视现象并没有明显改观,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仍需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户籍改革难以突破的原因,在发展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如果户籍改革对地方经济增长或财政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可能会拖延或阻碍改革进程。基于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特大城市提高门槛对地方人均产出有正面影响,户籍改革动力最弱。其他城市虽然可以通过降低户籍门槛提高人均产出水平,但率先放开户籍制度可能引发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抵消政策效果,地方政府的户籍改革动力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增长逐步下降。同时,户籍人口增长会带来财政支出的显著增加,为避免户籍化政策对财政支出产生压力,地方政府会通过户籍门槛对流动人口进行筛选,将对财政收入贡献较低或产生明显财政支出的群体排斥在户籍门槛之外。本文认为中国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存在刚性,可以通过收回地方制定落户政策的权力强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或利用财政政策降低户籍化成本,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户口是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大事。几十年来,这种中国所独有人口管理方法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城乡差别、地域之分。一个中国人出生后即被要求选择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户籍作为自己的户籍;虽然在以后的入学、入伍、就业等情况下也可以迁移户口,但由于地方政府对迁移名额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是内蒙古"十三五"时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受诸多因素影响,内蒙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却进一步加大.本文旨在分析制约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是现代政府新公共行政管理下的创新尝试,是有效建立服务型、信息化政府的有效途径.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下城乡发展差异化的鸿沟,借助各类综合配套措施,合理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五项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