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新京报>目前载文:陕西富平县农民段定梅和乔转丽,因赴京上访,被遣返回乡之后一人被警告,一人被行政拘留并由警察押解在广场上接受"公开处理",围观者逾万人.她们的生活从此被改变,人也变得自闭、自卑.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农民上访的热点问题中,土地问题是第一位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上访以及农民闹事多数不是因为农民群众错了,而是因为像《土地承包法》这样的政策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记者对江苏、河北部分群众越级信访事件的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农民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走上了上访之路,有些完全可以在基层司法部门解决的问题,竟越级上访到省里甚至中央。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工作中,有少数乡镇干部角色错位,对农村工作不留心、不热心、不关心.指导农业生产是"遥控指挥",处理农村问题是"高压政策",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是"隔靴搔痒".身为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民领而无力,对农业导而无方.农民群众把这种现象叫做"农盲症".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某地政府机关在政府大院的后墙上“静悄悄”地开了扇门。这扇后门与前门不同.很隐蔽,很窄,而且装上了防盗门,平时常常锁着。不久后的一天,来了一批上访群众,堵住了政府的大门,不让人员和车辆进出。他们以为领导“插翅难飞”,会主动来找他们解决问题,便稳坐“钓鱼台”。可等了大半天,还是不见要找的领导,找人到办公室一看,领导早已不见踪影。原来,这扇并不起眼的后门就是为了防备上访群众堵门而开辟的“秘密通道”。  相似文献   

6.
"要致富,找亚夫",这是在江苏省句容市广为流转的民谣.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被人称为"农民的科学家",他提出并践行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的工作准则,成了句容市各级干部和农科所全体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指南.他46年坚守在农技推广的岗位,以土地作伴,以农民为亲,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称得上是农技工作者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和谐曾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从2006年起在全区开展"农民讲坛"活动。所谓"农民讲坛",就是农民主办、农民主讲、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一个宣传文化活动场所,是农  相似文献   

8.
与既有研究偏重个体微观层面的解释不同,"项目嵌入型上访"的研究视角聚焦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上访的结构性因素。综合运用田野工作、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借用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概念,本文对贵州省桐乡农民信访问题进行了拓展个案研究。研究发现,"项目嵌入型上访"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为场域,农民上访不是孤立的、"脱嵌的"个体行动,而是嵌入在以项目为维系纽带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中,其结构性诱因由经济性嵌入、政治性嵌入和社会性嵌入共同形塑。  相似文献   

9.
最近 ,笔者在一些村镇了解到农民兴起了学法律、学政策热。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说明我国农民的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能主动去学习法规、政策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然而当问及他们学习法律的动机时 ,他们却说是为了向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讨说法 ,为了上访找依据。这就值得引起各级政府的深思了。农民们反映 ,他们希望安安心心地在生产上搞出些名堂 ,增产增收 ,可是某些村镇乱占耕地 ,滥收费 ,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使他们没有心思把精力用在农业生产上 ,而疲于学法律、找政策、上访讨说法。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第一是占用了生产资金 ,本…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耕地大县嫩江县,一些农民手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被认定"无效",他们二轮承包合同内的部分土地性质从"集体"变成"国有",并被要求上交承包费.由于部分农民拒绝交费,他们已领多年的粮食补贴被停发."官民争地"愈演愈烈,农民频频上访,矛盾激化. "二轮承包期内土地为啥还要收费?" 拿着黑龙江省政府制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明确写着"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并盖着柏根里村委会公章的延期承包合同书,嫩江县科洛镇柏根里村66岁的农民唐瑞义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两样文书里的129.5亩耕地,有将近一半的地还要收承包费.  相似文献   

11.
一位农民受假农药之害,庄稼绝收,于是找到上级主管领导要求查处此事,赔偿损失。这位领导接过上访信件,便大笔一挥,写上了"请有关部门解决"七个大字。这位农民拿着批示一连跑了好几个"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几乎异口同声:"这个问题不该我们这里解决,你去找某某‘有关部门’吧!"推来推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弄得这位农民老兄万般无奈,不禁提出一个大问号:"有关部门"在哪里?时下,"请有关部门解决"是一些领导干部回答  相似文献   

12.
勤政服务于民,廉政才能取信于民。公生明,廉生威。乡镇干部天天和农民打交道,一举一动百姓最清楚。群众最痛恨的是干部为政不廉。发生群众上访不安定的地方,多数都因干部嘴馋、手长造成的,这样的干部当然没有威信,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感召力和凝聚力。廉政要和勤政结合起来,乡村干部要树立"五官端正"的好形象。(1)"嘴不馋"。不贪吃贪喝,时刻想着群  相似文献   

13.
"秋后算账"是中国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农民按照节气变化,春种秋收,辛辛苦苦打下粮食,留下口粮,剩余的就拿到市场去卖。过去农民愁的是产量不高,现在由于科技推广,产量提高了,农民们又愁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增产不增收是困扰当前数亿农民的大问题。据报道,江西省宁都县现有3万户农民采取"倒算法"进行生产经营,普遍增收三成以上。所谓"倒算法",就是把农业经营由以前的"从产到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宁都农民充分认识到,要解决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必须摈弃旧的"以产量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于是,农业经营"倒算法"应  相似文献   

14.
正"合村并居"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让他们享受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公共服务。但如果不能充分倾听农民声音,尊重农民意愿,导致"被上楼",引起民怨就在所难免。"合村并居",农民意见听了没有?"合村并居",农民群众是主体,他们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对于如何改善生活环境,怎么转变生活方式最有发言权,搬不搬、建不建、怎么建,应该由农民说了算,不用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5.
在转型中国农村社会中,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及传统权威的衰弱,村庄生活共同体走向式微,由日常生活矛盾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行为普遍发生。信访制度成为村庄边缘人借以抗争主流社会的武器,为他们的抗争行动创造了"政治机会结构"。应对边缘人的挑战成为村庄治理中的"剩余"问题。国家通过信访体制吸纳村庄生活政治。国家塑造农民上访行为的三种机制呈现为激发机制、吸纳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基于生活政治的视角研究农民上访行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国家如何塑造农民抗争"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反观国家。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大量上访值得人们深思。从农民所反映的问题看,多数是因为村干部在处理诸如土地承包、集体资产财务方面不公而引起了民愤。这些完全可以在村里通过民主管理解决的事情,农民为何要不辞劳苦地层层上访直至北京?这说明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存在某种缺失,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村级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文是长春市二道区三道镇的农民.然而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现在是二道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作为农民出身的陈文能有今天的成绩,可真吃了不少苦.  相似文献   

18.
农民渴望"文化温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已跨越"温饱线",正阔步走向小康大道。但是,农民在丰衣足食后文化生活却越来越苍白,在精神文明领域出现了"断层"。于是,富裕起来后的农民禁不住大声发出呼吁:我们渴望"文化温饱"!农闲时节的"不和谐音"农闲时节,本应是农民读书看报增强科技文化知识、强体娱乐陶冶情操的大好时机。然而,劳作之余的农民却发现:自己每年上缴的提留款订阅的报刊,大都存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把工作做实,如果基层政府部门只喊"开拓市场"、"调整结构",而不扎扎实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出现"口号农业"。我们调查了解到现阶段农民急需的是:"扶一把"。就是资金上的扶持首先是要再投入。在连续几年农民收入递减的情况下,多数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已没有多大劲头,农民最需要的是政府部门增加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投入,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减少农民个人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投入,减轻农民在引种实验上的  相似文献   

20.
近期笔者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到广大农民朋友面临金融"三难",热切盼望金融"三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