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郭凯 《时代经贸》2011,(24):175-176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著名旅游岛屿的分析,从旅游融资平台建设、盈利模式、融资平台布局等角度,结合自身的条件特征,深入研究与总结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对我国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靳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60-161
近年来,各级政府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县域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还很不相称。以孟津县为例来研究和讨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开发问题,针对孟津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原因,确定其开发发展思路,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清江流域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清江流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际西部开发政策的地区,这里原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湖北省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区。整体规划开发清江流域旅游,对促进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湖北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清江流域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旅游规划目标和战略要点、发展格局与网络构建、产品开发与线路组织、形象定位与市场开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妍  孙厚琴 《经济师》2009,(6):255-256
近几年,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悄然兴起。夜间旅游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旅游者审美情趣,丰富旅游体验和拉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简介夜间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开发意义及成功案例,然后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分析苏州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夜间旅游发展的目标及“行在苏州——吴文化的体验与探索”的夜间旅游主题定位,并从旅游吸引物、旅游宣传和配套服务三方面提出苏州夜间旅游开发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冯伟 《城市建设》2010,(4):198-199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能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对湖北随州市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正在增大。文章由随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并运用图表法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得出了旅游资源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交通可进入性较好,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五届  何建民 《经济地理》2019,39(10):193-203
旅游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是旅游资源科学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欧盟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解析欧盟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进。研究结果显示:①欧盟国际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北欧、西欧、中东欧、南欧—地中海欧洲等四区,北海沿岸、多瑙河流域、地中海沿岸等三带;自然旅游资源呈现沿海、沿河分布,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于各亚文化区。②二维核密度分布显示欧盟国际旅游资源开发增速较快,分布趋于均衡。其中文化旅游资源数量2002年比1995年显著增加,分布趋向均衡,自然旅游资源分布趋向均衡和多极化。③旅游资源的异质性、整体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跨国开发与保护,申根签证政策对欧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国际旅游发展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可进入性、文化差异和难民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慧  龙蔚  路遥 《经济师》2014,(12):228-230
文章从布朗山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分析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对该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列举了该乡开发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并策划了未来的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8.
认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旅游开发商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大学生年均旅游次数,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以及年级差异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运用所得出的结论对大学生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旅游模式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就会下降,创意旅游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贵州出现旅游对经济影响下降的局面,创意旅游作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开发模式,可使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能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对湖北随州市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正在增大.文章由随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并运用图表法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得出了旅游资源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交通可进入性较好,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名俭 《经济地理》2004,24(5):692-695
中部地区包括皖、赣、豫、鄂、湘5省区,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旅游业大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将成为中部5省区域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与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战略思路、总体目标以及战略布局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公园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洪  谢庭生  何俊阳 《经济地理》2002,22(4):501-505
“回归大自然,走进大森林”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新时尚,也预示了湖南省未来森林旅游的良好前景,本文阐述了湖南省开展森林旅游的资源条件和森林公园的发展概况,探讨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和对策,并针对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邵筱叶  成升魁  李琛 《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近年来旅游业绩却一直徘徊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强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市场拓展不力,影响了旅游品牌的建立和竞争力的提高。文章运用市场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入境和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划分了入境和国内旅游的三级客源目标市场,力图从旅游市场拓展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旅游概念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不仅影响旅游学科的构架与理论体系发展,而且影响旅游科学具体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伦理观从“经济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有必要对旅游的定义进行科学的阐释。文章在分析了现有的旅游观点:“旅游是不是产业”和旅游是指“旅游者的活动”,对已有的旅游定义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提出了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开发生态旅游前景看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旅游业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应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先导产业,生态旅游应成为优先发展的旅游项目,本文概述了生态旅游的原则,特性和实质及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前提下,将黄土高原分为12个旅游区,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海岛地区产业演替及资源基础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产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前,是以产业结构渔业占绝对地位的单一结构阶段;1993—1998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上世纪末以来,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时期,即工业产值比重快速增加阶段。根据海岛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特点,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舟山市应定位为生态型的港口旅游城市。以港口及临港工业为主导,以海岛旅游和海洋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海岛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体现海岛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集群性环保型产业为主。同时由于海岛地区淡水资源缺乏,主导产业也应着重选择低耗水型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具有典型古镇特质的柿林村为样本,通过分析该镇旅游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古镇(村)旅游经济开发与人文价值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古镇(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协调人文价值和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加强文化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梁锦梅 《经济地理》2001,21(5):629-632
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及其定义,提出生态旅游产品具有自然性、生态性、高雅性、参与性和高成本高附加值等五个特点。认为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中应重视确立地方风格、加强环境保护、做好功能分区规划、在景观建设与管理中充分体现生态性、重视人才培养等六项步骤和措施,以保证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区是一个集三高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其包含了独特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高雅而细腻的风格,为生态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