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和计量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因此,首先阐述商誉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因素,从这些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其次,从会计界对商誉的不同看法和国际上对商誉做出的规定分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问题。再次,分析国际上的几种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提出自己对商誉处理的建议。最后从国际商誉会计比较研究的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方面对中国商誉会计的发展做出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夏冰 《新经济》2014,(4):111-112
商誉作为企业整体的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企业资产,由于企业的商誉是无法用货币进行衡量的,因此,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自创的商誉并没有进行计量.由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比较大,这样就会造成商誉本质、商誉价值认识、会计处理和计量等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本文针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张琦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102-105
商誉的实质究竟是什麽?商誉如何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盈利能力?这些都是会计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一些学者曾经从不同的层面解释过商誉的性质。本文试图借用物理学中的合力概念,从资产整合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商誉,期望为商誉会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合并活动日益频繁的趋势,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企业合并及相应商誉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在企业合并方面,本文明确企业合并的分类并针对依据其性质进行划分而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着重分析两种方法核算中对商誉的不同处理,结合我国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揭示外购商誉的存在性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刚 《经济师》2010,(7):140-141
随着2006年我国会计新准则的颁布,我国商誉会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与国际趋同。文章通过研究新准则下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变化,着重探讨如何解决我国商誉存在的问题,包括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公允价值的不精确、负商誉的处理以及减值测试的难以操作等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期解决企业并购中所面临的商誉难题。  相似文献   

6.
夏丽  张勇勤 《经济论坛》2001,(12):11-12
商誉是由英文goodwill翻译而来。早期的商誉并没有引起会计界的重视,随着近几年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兴起,商誉逐步成为会计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就当前若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有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主 导地位有所松动,与之相对应,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这其中商誉更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葛家澍教授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指出,“商誉是无形资产中最无形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商誉的特殊性,从此处以及其他多位学者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将会发现,理论界对于商誉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但是,有两点在各国的会计界基本得到认同:第一点,外购商淬可以按购买价格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予以确认;第二点,确认后的商誉,应按规定的年限,系统地进行摊销。目前国内争论的焦点停留在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上,在理论界表现为各种观点、学说林立,难以统一,由于成熟的理论框架尚未形成,对于实物的指导陷入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使得实际的会计工作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确认与计量作为会计工作的起点,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记录、报告等工作,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所以,不管从理论的层面还是从买务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探讨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创商誉的确认离我们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求确认自创商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是会计的一大难题。本文拟从商誉的本质入手,说明其只能采用产出价值计量法,这必然要求以企业价值增加为计量基础,以企业整体价值为计量对象,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以相关性为主的信息质量要求,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的计量模式,从而引发会计的大革命。因此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我们做出许多努力。  相似文献   

8.
郑昕 《时代经贸》2010,(10):219-220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合并活动日益频繁的趋势,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企业合并及相应商誉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在企业合并方面,本文明确企业合并的分类并针对依据其性质进行划分而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着重分析两种方法核算中对商誉的不同处理,结合我国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揭示外购商誉的存在性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新经济时代,商誉价值量之大,使得商誉在企业的运转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誉问题日益成为会计学术界探讨的核心,随着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的逐渐增多,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商誉在企业中的地位。将商誉予以确认并准确计量,对于充分反映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相关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商誉价值处理问题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商誉的基本理论,并阐述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中金集团)对外购商誉的计量情况以及商誉类型及会计处理,本文通过对中金集团收购吉林省夹皮沟金矿案例的分析,说明中金集团商誉会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行性、属性的选择和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商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它没有固定形态,但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值利润,所商誉可以被看做是无形资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无形资产。所以,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比较复杂,结合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商誉会计的复杂性,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做了很多相关的改革,不过,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也仅仅是合并商誉这个问题可以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他的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市场经济虽得到的飞速的发展,但是就商誉的本质来看,商誉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他并不是某个时点上的价值,所以很难衡量其具体的数值,我们国家的商誉会计处理还不具备完善的条件,因此,本文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探讨下我国现行商誉会计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烨 《经济师》2014,(5):117-118
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与难点。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的确认以及计量,但未涉及自创商誉,自创商誉长期在会计上得不到反映。文章从自创商誉确认的意义、计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计量模式进行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单靠原有的报表数字已经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确定企业真正价值的全部信息。商誉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开始出现在会计研究领域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商誉的性质出发,探讨商誉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观点的研究以及中外商誉会计准则的比较,提出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单靠原有的报表数字已经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确定企业真正价值的全部信息。商誉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开始出现在会计研究领域。从1859年对商誉特点的最初研究开始,人们对它进行了近百年的探讨。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了对商誉会计的几点理解,并对商誉会计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凤霞 《经济论坛》2004,(17):140-14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从事商品经营,投资者进行资本运作,都会涉及到商誉的计算和会计处理等问题。那么,商誉的性质如何?怎样进行价值计算?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根据有关资料,对此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程 《财经科学》2000,(5):114-1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以并购价差处理,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帐,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18.
周晓红 《经济师》2008,(4):166-167
企业合并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争论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商誉及负商誉的处理、企业合并所获得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标志着我国第一部正式规范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准则出台。文章从三个核心问题的角度对我国颁布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企业合并准则进行比较,提出了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合并准则趋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赵淑燕 《时代经贸》2010,(16):35-37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目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行性、属性的选择和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理论对外购商誉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存在颇多争议,即便是一再更改亦难以自圆其说。在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知名企业倒闭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使得商誉的实质更加扑朔迷离,商誉究竟是不是企业的一项资产?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号概念说明《财务报表要素》对资产的定义,和第5号概念说明《工商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这两个方面,对商誉作为资产计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在区分“外围商誉”和“核心商誉”的前提下,也满足确认的标准。因此,商誉是企业的一顼变动资产,需要确认,但是要特殊计量和处理。本文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也做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