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融资租赁时出租方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长期应收款的入账价值,对其资本化处理.实务处理中,对初始直接费用的计量,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初始直接费用计入长期应收款时,再冲减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初始直接费用计入长期应收款,待每期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时,按比例冲租赁收入和长期应收款.文章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方法下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额的差异,并指出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融资租赁合同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融资租赁关系中,出租人的取回权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合同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出租人的取回权作出了系统性的规定,但是在复杂纷繁的实践中,这些规定在保护出租人的权利上仍存取回权行使情形规定不全面、缺乏自力取回的取回方式规定、缺乏承租人不配合的责任规定以及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存在缺陷等问题。文章在厘清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取回权概念及其性质基础之上,分析现行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建议,以更好地保护出租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会计准则,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与之前有本质性的改变:准则规定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所有租赁业务都需要确认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同时在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表中确认折旧与利息的相关费用;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的处理可以从简,即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新准则主张采用资产使用权模型或"单一租赁会计"。基于上述新准则的变化,本文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从出租人的角度下简要分析新租赁准则下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张姣 《辽宁经济》2004,(12):82-83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Financal Lease),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商租赁物件的选择,出资购买租赁物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与出租人签定融资租赁合同,承租人在一定时间内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租赁业务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租赁获取相关资产的使用权.缓解企业资金紧缺。为统一规范租赁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13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租赁准则》),与租赁准则一同发布的还有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共38项.这批具体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6.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项特殊的租赁交易,它是指卖方(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资产出售后,又将该资产从买方(即出租人)租回,其动机源于承租人(也即资产出售者)对资金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租赁形式在我国得到充分发展,但在实务中各企业的核算方法差异很大,该业务常常被作为"改善"公司业绩的工具.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专门规定,售后租回交易应被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且无论哪种租赁方式,该资产的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都应予递延摊销.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止企业通过售后租回业务操纵会计利润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需完善的地方.本文根据对准则的理解,就售后租回业务中递延收益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企业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 2 0 0 1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准则 ,本文主要论述有关融资租赁业务的确认 ;租赁双方如何依据准则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8.
石楠 《辽宁经济》2007,(7):90-90
财政部于2001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与2002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比较,新准则对融资租赁业务进行了重新规范。研究新准则,并与旧准则对比,有助于在领悟原有旧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会计新准则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助于在实际学习和具体工作中把握新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异同进行对会计准则的再学习与再应用,更有助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 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成长都构成致命的约束,而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融资租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融资租赁的积极作用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或资本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其融资为目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现代租赁业,在发达国家被誉为"朝阳产业",它是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在投融资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租赁融资已占全球融资总量的20%左右。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租赁已成  相似文献   

10.
一、融资租赁浅释 1、融资租赁的内涵 融资租赁是租赁方式的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是经营租赁。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向出卖人购买标的物,将标的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这种租赁形式便是融资租赁。  相似文献   

11.
增值税改革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及应对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宁  张维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75-77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税收政策是影响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我国颁布的增值税改革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据此,文章首先总结了我国融资租赁业流转税税收政策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后融资租赁业面临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资租赁业应对增值税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芬兰公有土地租赁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彦  李银生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68-171
芬兰公有土地租赁制度具有立法完备、设定适宜的政策目标、实行年租金制度、租赁到期时对地上建筑物给予补偿和在公共部门内部实行内部地租等特点。文章认为,借鉴芬兰公有土地租赁制度的有益经验,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应在完善立法、合理设定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目标、选择适宜的土地租赁形式、实行地上建筑物的补偿制度和加强对公共目的用地的成本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融资租赁在我国船舶融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睿 《科技和产业》2011,11(1):25-28
船舶融资在航运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航运业一向不是投资者或银行家的宠儿,目前还主要是通过贷款的方式达到融资目的。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面对航运业资金需求的不断增长,就需要有一种更有效的融资模式,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就满足了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航运企业的这一需求。但融资租赁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侃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8):149-151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世界性公害,事实上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法会计信息;二是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其中人们常常谈论的是非法会计信息问题.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果及治理同样应引起重视,为此本文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付梅 《特区经济》2011,(2):267-269
本文具体探讨了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展思路,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优势。最后从法律环境、财税制度、担保系统方面介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实施筹资提供方略,解决其融资困难的燃眉之急,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周杰 《科技和产业》2011,11(9):91-95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业务,由于适应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OLS、PanelData固定效应模型对融资租赁与卫生机构医疗设备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租赁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投入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已成为卫生机构克服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以上结论对制定促进融资租赁医疗设备业务发展、提升卫生机构综合竞争力的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行为公司金融的"非理性管理层假说"认为管理层的非理性导致公司财务决策并不总是满足价值最大化原则,并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非理性管理者假说"的有关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管理者非理性对于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从管理层非理性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股利行为和机构投资者行为提出了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特点、现行预算会计规范体系的架构、《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比较以及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合并,建立一套兼顾规范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得税新准则与旧制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现行会计所得税制度相比新所得税准则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对新准则所得税与旧制度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总结出在新准则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颖  王德礼 《特区经济》2008,235(8):87-89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随之改变。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实务的理论指导,必然在制定过程中发生变化。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分为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这两种导向制定的会计准则有很大差异。长期以来,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尽管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但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之争,只是安然事件之后出现的,并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的出台而引起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概念、差异,得出两种导向制定模式下会计准则的优缺点;并分析国内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从而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