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平衡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消费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传递效应,分析了表明传递效应强度的传递效应系数。结果表明,传递效应系数及其变化是由预付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周转次数(α)、资本有机构成(β)等技术变量和剩余价值率(γ)、剩余价值积累率(x)等经济变量及其变化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把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说成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原理,在经典著作中最早见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其中就有“关于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我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只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Ⅰ(V+m)>ⅡC,没有把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因而根本没有得出生产资料增长更快的结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的公式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大家所熟知的经济规律。其含义是: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对于这一规律,有一种绝对化的理解:认为只要两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或者两部类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的比重提高),同时保持I(v+m)>IIc的条件,不论时期长短,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人们常常用假设的数字例子作短期(几年)的推算,来“证明”生产资料必  相似文献   

6.
两大部类关系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怎样才算协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是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只要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就能协调?或者只要是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就起作用?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认识我国当前经济中是否存在比例失调,要不要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等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两部类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原假设条件下,通过数学证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成立的;然后根据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抽象出新的假定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变化引入到这一理论模型中,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证明,在新的条件下两部类的经济增长关系会呈现出:第一部类增长快于第二部类、第二部类增长快于第一部类和两部类同步增长这三种不同情况.文章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危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如果能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让资本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说,让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宏观经济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则经济可维持稳定可持续增长。政府预防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长效机制应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9.
将物价因素引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可以建立一个马克思宏观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方程。(1)该系统有两个均衡点,因而是二重均衡问题。如果资源约束是硬的,那么不变资本增长率就会趋近于零。如果资源增长率大于零,则资本增长率大于零。(2)资本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趋于稳定值。这是因为部类内部负反馈最终成为主导环。(3)资本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呈负反馈关系,因此较低的物价收入弹性将会有利于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 《经济研究》1980年第5期刊登了鲁从明同志的文章:《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鲁文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鲁文的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现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鲁从明同志。一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消费的增长不能离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鲁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不断提高的,如果把实际工资作为一个可增量,那么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的差距就会缩小。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在这里,鲁文只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绝对增长,却没有提到不变资本的增  相似文献   

11.
<正> 1893年,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为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即不变资本有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的趋势的规律,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并且明确指出,所谓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快,不过是把不变资本有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的趋势的规律运用于社会总生产时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列宁是否认为,或者有没有说过: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更快(或如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而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何金龙 《经济师》2005,(8):18-19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假设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认为经济能得到静态的短期均衡,在该均衡条件下经济以“常量”增长;放弃该假设,并对扩大再生产模型进行动态化扩展,则发现经济总是伴随“经济周期”、“就业下降”等非均衡状态,即市场要素不能出清,从而经济增长率下降成为必然。引入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手段,避免经济非均衡发展,必须调节资本有机构成比例,这正是宏观经济长期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整国民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研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潮。其中,对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特别是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王梦奎同志新著《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就是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有五章十八节,集中讨论了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深入考察,关系到我们能否坚持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实践上来看,认识和掌握了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两大部类之间均衡与部门内部均衡的关系为指导,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原始形态的均衡条件出发,经过变换,可以得到两大部类内部均衡条件的新的实现形式,即投资增长率等于消费增长率等。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均衡条件的原始形态可以转化为具有输出量、状态量和控制量的新的实现形式,即两大部类的投资增长率相等,两大部类的消费增长率相等,等等。这些均衡条件的实现形式一方面丰富了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为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第二卷中的两部类模型没有体现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从而存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利润率平均化理论的衔接问题。《资本论》是用等比例追加资本来阐述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不能证明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如果在马克思框架中允许资本跨部类转移,即允许两部类资本有机构成进行不等比例的调整,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则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运行与增长中的中小企业作用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果偏重于发展大工业企业 ,由于资本利润率下降和工资成本逐年上升规律 ,其资本有机构成随之要提高 ,就业的劳动力相对就越来越少 ,会发生严重的失业和消费不足 ;农业的土地资本有机构成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也要逐年挤出大量的劳动力来。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 ,其变动不遵从于大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规律。因此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转移和吸收大工业和农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剩余出来的劳动力 ,使资本、就业和消费达到平衡 ,避免出现严重的失业和生产过剩现象。从经济增长看 ,中小企业发展不足 ,将会导致民间投资渠道不畅而使相当一部分储蓄不能正常转化为投资需求。发展中小企业 ,疏通投资渠道 ,变劳动力过剩劣势为劳动力密集便宜竞争优势 ,以及城市化中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带来的聚集效应 ,将是未来 1 0— 1 5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率由储蓄率和平均利润率这两种相互消长的力量所决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是客观趋势,但存在一个不能为负的临界点,这使得储蓄率不可能无限提高,从而资本主义生产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埋藏了在某一临界点崩溃的因子.资本有机构成是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中介变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既是生产繁荣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比例和速度的数量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全文分四节。第一方阐述第一部类比重的变化通过生产资料积累潜力的变化对再生产速度的影响。第二节考察消费资料生产对生产资料积累潜力从而对再生产速度的制约。第三节联系消费资料积累和全部积累基金的平均构成,来说明再生产比例同速度的关系。第四节分析生产资料积累在两大部类之间的投资分配比例对扩大再生产速度和劳动人民平均消费水平的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 必然趋势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科学的资本有机构成概念,清晰地表明了在资本统治条件下技术变化对资本与劳动的影响,也为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揭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根本原理之一。用数学方法证明这原理的正确性以后考察再生产各种因素、关系在两个部类生产增长中的作用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这样做会使我们确信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乃是铁的必然性,会使我们日益精确地了解扩大再生产的复杂过程。丁肖逵同志的论文就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再生产问题的首先尝试。他提供了我们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我们同样不能不注意到,在这篇论文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与毛病,以下便是我们对这方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