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产业集群是指受港口区位优势及政策吸引而积聚于港口周边或通过便捷交通与港口服务活动相关密切的内河区域,从事包含货物装卸、运输、仓储、工业制造和贸易等各项活动的港口物流企业、工业制造企业、各种服务咨询性企业以及相关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临港工业集群、以  相似文献   

2.
现代港口不仅为工业提供运输服务,而且也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量企业向港口及周边集聚,从而形成了产业临海化现象,使依托港口空间的工业化进展成为区域增长极,进而形成绵长的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化则成为顺应国际产业转移、重化工业布局向沿海推移的大趋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主  相似文献   

3.
1.临港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 1.1临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港口经济是指以优良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选型经济模式。港口经济依托港口作为海陆节点一的特殊地位,以大进大出的集疏运为保证,具有产业关联性高、产业规模大、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当前阶段的临港工业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集群经济始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态势。而作为临港产业的基础,港口物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而随着我国临港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凸现出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静思  乐美龙 《物流科技》2008,31(5):125-127
中国的临港城市多是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城市,说明港口的存在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城市产业发展和港口的关系是现在的热点话题。论文结合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的概念,引入城市产业增长极概念.目的在于研究中国临港城市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且通过对临港城市各产业增长率的分析与全国各产业增长率的分析比较,找出推动临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增长极,为未来的港口开发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颖 《河北企业》2013,(1):40-41
<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将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与人才流的汇聚中心。秦皇岛港口近年来发展缓慢,与其增值服务短缺有一定关系,因此大力发展秦皇岛临港产业,提升其服务功能迫在眉睫。现就秦皇岛港口现状分析如下:一、存在问题1.港口功能单一,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亟待增强。港口优势发挥不够,港城互动方面还有较大潜力,尚待挖掘,临港产业、临港工业发展与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地位还不相称。港口吞吐量中绝大部分为过境出港物资,且经营模式比  相似文献   

7.
依托港口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沿江、沿海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成功捷径。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于扬州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和悠久的航运历史,具有发展临港经济的优越条件。依托淮河发展临港产业,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淮河流域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年的发展,河北省黄骅港发展成为了拥有很多艘万吨级的巨轮港口,也成为了国内第二大煤炭枢纽港口。本文对黄骅港临港工业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临港工业与黄骅港物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优势,提出了黄骅港临港工业与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朱长征 《价值工程》2011,30(22):1-2
本文阐述了国际陆港的概念,对国际陆港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对国际陆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国际陆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陆港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对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助推作用;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0.
太仓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其所处的区域关系十分密切,其空间演化与通江达海邻沪的区域条件密不可分。由古至今,太仓城市发展经历了漕粮海运与临港而立、以粮为纲与限城弃港、借力上海与以城促港、依托上海与以港兴城四个阶段,空间由点状雏形与依水而筑向团状单核与沿河扩展、双城单核与沿江推进、双城双核与临江沿沪扩张演化;港口和邻沪是影响太仓发展至关重要的区域要素,对城市空间组织的作用强度最为强劲,同时其作为区域地缘关系的构成,是立足区域最重要的资源。未来,太仓应充分发挥沿江港口和邻沪区位优势,跨越行政区约束,主动将港口"并入"上海,实施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横滨港发展看唐山市临港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对高级化,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开始陆续向我国转移.特别是近几年,临港工业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唐山南临渤海,具有发展临港工业的优越的区位环境、良好的腹地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十年来,唐山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开发建立了海港和南堡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曹妃甸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唐山市临港工业发展潜力巨大.确定发展主导模式对于唐山市临港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呼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物流概念对现代港口建设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现代物流为指导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是必然趋势。本文从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培育第三方物流产业主体、协调建设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类型等具体方面。探讨了上海港应如何建设、协调发展港口功能,从而实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上海口岸为中心,浙江、江苏口岸为两翼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假以时日,一个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群必定会出现在长三角地区。长江,绵延万里的黄金水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依托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长三角地区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依赖于水运和港口大进大出的临港制造业成为长三角经济的新增长点;依托于海港以及空港,长三角地区的一大批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和物流园区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依托于水运、港口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三角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产业走廊正逐步形成。长三角经济从根本属性上讲,就是以港口为依托的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港城一体化的经济价值 1.港城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与空间概念 港城一体化的实质是根据港口和城市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整合为步调一致、相互共生的利益共同体的过程。港口空间一般是指港口所在的城市就是港口空间,港口空间就是具有港口经济特征的各类直接和间接相关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并且港口和城市不可分离。目前我国港口多数在向第二代转变,主要表现承担大量能源运输,大力发展前港后店、前港后厂的临港经济,建设物流园区和加工基地,由此对港口空间提出新的要求。而港口空间的突破程度,决定着港口对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贡献度的大小。突破港口空间的核心策略是港城一体化,就是要改变港口与临港产业、临港加工区、保税区、开发区和物流园区在体制上的割裂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朱芳阳 《物流技术》2014,(19):239-241,284
以钦州港为例,运用相关性分析,对钦州港口物流业与临港工业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之间存在相对较高的关联度,但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根据分析结果,为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流科技》2007,30(9):64-64
河北省省长郭庾茂在沧州黄骅港对新成立的渤海新区的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渤海新区打造成为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临港产业聚集区。今后一个时期渤海新区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快上大项目;  相似文献   

17.
港口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物流科技》2010,33(3):67-69
引入港口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内涵,通过分析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区域品牌、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等的影响,说明它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指出区域经济在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龚萃萃 《价值工程》2021,40(33):101-103
岳阳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城陵矶作为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为当地的物流行业和临港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受到传统服务业的占比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低、物流网络和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物流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港口物流业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速度较缓,未能较好地发挥出城陵矶天然良港的优势,本文从校政企三方合作搭建框架、合作建设基础以及共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岳阳地区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协同发展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实现岳阳地区港口物流及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宁波临港大工业发展优势(一)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优势宁波港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区域性内河港发展成为集内河港、河口港与海港三位一体的能接卸化工、煤炭、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等17类近百个品种,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的综合性港口。宁波港目前共有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南北两侧的珠三角和长三角近年来发展态势强劲,极为抢眼。面对这咄咄逼人的阵势,作为福建省所辖的泉州市、漳州市等地市,蓄势而发,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将资源优势转为竞争优势,实施"港口兴市"战略,把港口的优势化为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切入点,通过项目带动,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以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区域梯度跃升,使泉州、漳州等闽南地区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有活力和后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福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