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书》上说:“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固若金汤”这一成语正出于此。而如今用这一成语描述上海世博会的安保措施可谓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2.
“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一句带有比喻性的通俗成语。由于它在改革开放中经常被引用.以至被有些人上升为“摸”论,这使得对它作出现代科学的诠释,成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用惊诧的目光注视着安徽阜阳汽运集团时,由衷地感到用“天翻地覆”这句成语来形容已经不足以表达它的变化让人们不由得吟出一句古诗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就非研究其语言中的成语不可。而要搞好成语的研究,就必须把它们加以科学的分类,从而一方面有助于成语的整理,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成语总体的再发展。成语,按其所属语言的不同,首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种特点,是其它语言的成语所不具备的,因为不同的民族,其社会生活状况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道德观念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历史背景也不同。例如:俄语的“”(牢狱生活),“(挺得笔直),”“(钉是钉,铆是铆)”“(倒邪霉了)等等,即是带有鲜明的俄罗斯特点的。其次,成语又有其地域性,即某些成语涵…  相似文献   

5.
“朋友们还记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成语吗,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山西,我要告诉朋友们一句话,风水轮流转,该轮到山西大发啦!”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2006山西(香港)投资洽谈会”开幕式上如是豪言。  相似文献   

6.
孔子闻过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4,(24):86-86
提起“闻过”两个字,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闻过则喜”这个四字成语。“间过则喜”源自《孟子》一书,该书的《公孙丑上》篇中写道:“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可见,“闻过则喜”这个成语原本是与子路相联系的。众所周知,子路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中的一个,为人心直口快,莽撞有余而沉稳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9,(11):23-23
湖南株洲高架桥倒塌了,造成了九死一伤的重大事故。高架桥建于1994年,“享年”不过15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花季少年”。透过这起血淋淋的悲剧,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这座“自杀”的桥暴露了多重病灶。因为,悲剧的导演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为什么一座已被伤害得累累病态、危机四伏的桥不及时限行和封锁甲这难道不是以邻为壑,送羊入虎口吗?  相似文献   

8.
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写了一篇作文,让我修改。文中把成语“刻不容缓”误写成了“咳不容缓”,我给她指出了这一错误,可女儿却振振有词:“我们学校附近的一家药店,在门上贴了一张很大的广告画,上面写的就是‘咳不容缓’,我天天看,怎么会错呢。”听着女儿的回答,我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有一句经典的成语叫“入乡随俗”。这是我在重庆大学读研究生上中文课时学到的第一句成语,我想教科书把这个成语放在第一页一定是有它的原因。外国人到了中国,文化的差异如同雨点一样,让他们很不适应,但他们又不得不接受。  相似文献   

10.
从中俄文化的差异看俄汉成语互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宏燕 《理论观察》2006,(2):163-164
成语在语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语言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寓意深远,用语凝炼。语言愈发展,成语的拥有量愈多。俄汉两种语言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均有为数甚多,形式纷繁的成语。从广义上讲,成语在俄汉两种语言中,涵盖是大致相同的。俄语成语一般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而汉语叫熟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由于成语与熟语两个概念的界限不清,也是因为人们的习惯所致。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规律的作用,人们虽然明明知道也认可“熟语”是涵盖所有固定结构的属概念,但仍习惯于“成语”这一术语。我…  相似文献   

11.
提起古城邯郸,人们常常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老成语:“邯郸学步”。这是说燕赵之地不仅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他们走路的姿态很美,引得天下的士子纷纷来此学习;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曾发生过中国历史最早实行的一场改革,那就是“胡服骑射”,在那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中,...  相似文献   

12.
只要提到臭皮匠,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诸葛亮,又马上会想到“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个成语。它形象地阐明了集思广益的道理。这个成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说理。在英文中有一句成语,叫做“例外恰恰证明规律”。即是说,人们之所以对一些反常的事例津津乐道,如三岁小儿能熟读唐诗,无臂青年能用脚绣花等等,恰恰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三岁小儿不可能熟读唐诗,无臂青年无法绣花。文化大革命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说法常被引用来贬低知识和知识分子,就是混淆了例外和规律的关系,从而颠倒了真理和谬误。  相似文献   

13.
黎权 《走向世界》2014,(25):12-15
悬梁刺股、凿壁愉光、囊萤映雪、书巢勤学、警枕励志、牛角挂书……中国关于发奋读书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怎么突然就说“不爱读书的中国人”了呢?这一武断的说法,将中国人读书的历史无情地割断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应该成为中国人“爱读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金流:实现理财目标的基础 “开源节流”本是一个普通成语。现在被许多理财专家分拆成“开源”、“节流”。“开源”就是保证长期稳定的收入,“节流”就是控制开支,只有长期收入大于开支,才能累积资金用作各种投资和理财。难怪理财专家不断谆谆告诫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努力工作、强制储蓄,这才能为未来理财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很多寓言讽刺浮躁、不踏实的办事作风,比如大家熟知的“拔苗助长”、“欲速不达”,相应的也有诸如“戒骄戒躁”、“少安毋躁”等类的成语劝诫人们言行要稳重、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这些成语的广为流传说明,中国人历来所倡导和坚持的诚实稳健的优良作风可见一斑。曾经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导  相似文献   

16.
“眼见为实”,这句成语越琢磨越觉得有些不靠谱。 以前就知道,食品加工者为了卖相更好或者口味更佳,甚至不惜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现在慢慢感觉到,对卖相好的追求,何止是食品加工者?女士们向来很注重长相,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其意是为了“推销”自己,而现在已经进化到“女为悦己者整容”的时代了。  相似文献   

17.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典自多家,讲得是同样的故事:某人进山,遇到童子们下棋,待棋毕归家,却发现千年已逾、沧海桑田。说起对祖国三十年变迁的感受,我不觉想到这句成语。也许有人问,有这么夸张吗?有,对你可能没有,对我非常有。  相似文献   

18.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典自多家,讲得是同样的故事:某人进山,遇到童子们下棋,待棋毕归家,却发现千年已逾、沧海桑田。说起对祖国三十年变迁的感受,我不觉想到这句成语。也许有人问,有这么夸张吗?有,对你可能没有,对我非常有。  相似文献   

19.
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这个成语,按照词典上的解释是有所倚仗,什么也不十自。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今社会上一部分横行不法的人,比如“我的爸爸是某某”之类,的确是仗势欺人、无法无天。但细细推究,他们所仗之“势”不外乎“钱、权、名”三个字,顶多再加上一个拳头亦即武力,与这个成语的本源似乎很有些距离。  相似文献   

20.
张芬 《西部大开发》2011,(12):85-85
成语,称得上我们祖国丰富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如何让这朵奇葩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它的光彩,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得几点体会: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成语是解析课文的有效武器;成语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