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海权面临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政府和海军在遥远的异国海域书写下的远洋史上和军事史上浓重一笔,并不意味着中国海权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彻底征服。相反,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海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海权应是国家“海洋权利”(sea right)与“海上力量”(sea power)的统一 ,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条件下追求“海上权力”(sea power)的行为是霸权行为。中国海权 ,确切理解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上权力 ,更非海上霸权。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 ,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开发深海可考虑是中国海军建设的优先选择。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海权扩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维护国家合法的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应对世界海洋战略形势的发展,中国加强了海权建设。在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决策和实践中,对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分析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它是中国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海权战略的前提。文献回顾发现,学术界对中国发展海权内外条件的各种关键因素研究不足,研究方法比较传统,因而未能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海洋战略形势的较为清晰的战略选择。作者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模型,通过对中国发展海权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判断,明确中国发展海权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及其关键因素。作者发现,在中国发展海权内部因素中,优势大于劣势,但劣势不能完全被忽视;外部因素中"机会与威胁共存",机会大于威胁,内外环境发展形势总体有利于中国。目前,中国发展海权战略是从防御型向稳中求进型战略过渡、转变的时期,在21世纪初之后,中国保持进取态势发展海权,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赵海滨 《理论观察》2015,(2):167-170
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大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列为国家战略目标。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关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能否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完成。本文试图以北京高校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释,并就"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大学生海权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胡波 《东北之窗》2014,(13):60-61
正近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强国的内涵不断充实。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有弱才有强,除了自身的强大之外,海洋强国还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国际海洋秩序、世界海洋政治中谋求一个相对"强"的权力地位。那么,根据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地缘条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条件,中国究竟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2005年,政府有关方面、媒体及学术界等大张旗鼓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追溯当年中国海权的强大,思索未来中国海权的发展。在国人眼里,中国海权既然曾经有过辉煌,也就能够重新复兴,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崛起催生了选择成为陆权国家还是海权国家的辩论,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建设"海洋强国",但无论是以"海洋强国"还是"海权"名之,都应该避免太过于强调力量因素而忽视其他关键问题。作者在"海洋叙事"这个方向上来考察海权,即关于海洋秩序的叙事,它实际上具有元叙事的功能——合法化功能。对历史中若干海洋国家实践的考察表明,塑造海洋秩序、维护其海洋利益的海洋叙事是海权的关键特征,海洋叙事能力与海上力量也成正相关关系。当今海洋法律秩序是历史上关于海洋空间、资源、战场这些叙事的影响下形成的,海洋大国的海洋叙事能力一直是影响海洋事务的一个持久性因素。海洋叙事能力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价值在于,塑造海洋秩序的意志、能力、手段是海洋大国赖以生存的关键。对中国的海权理想而言,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建设海军力量相对容易,而提出一种关于海洋秩序的元叙事反而更难。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加入WTO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去年底加入WTO,成为这个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经济史上都有深远的意义。从中国历史看,加入WTO,意味着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第一次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外开放;第一次在一个全球性分工、合作和竞争体系内继续  相似文献   

8.
海权包括海洋利益、海洋权利、海洋权力三个层面。以马汉海权理论为视角.深入地分析影响中国海权发展的四大要素,即地缘政治、民族文化、政府政策和海军力量。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洋管理和立法及实现台海统一是实现海权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陆和台湾两岸长期以来的分离状态已为中国海权维护和拓展形成诸多不利影响,面临中国海洋权益被严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局势,寻求两岸合作是维护中国海权需要切实探讨的新课题。两岸协作维护海权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两岸需共同努力寻求合作维权的途径,开创两岸合作维权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关系的分析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命题及其引发的问题:第一,关于海权是全球性大国的必要条件的命题。这一命题引发的问题是如何科学理解海权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对此,作者指出多数西方学者都是结合经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等其他因素来强调海权重要性的;历史也表明海权本身并不具有确保国家强盛的神奇功效,国家盛衰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力以及制度创新的能力。第二,新兴海权国家尤其是陆海复合国家挑战既有的世界海洋霸权,从而引发国际体系的冲突与动荡这一命题。作者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并不存在新兴海权国家与既有海洋霸权冲突的历史逻辑,其关键取决于新兴国家大战略的选择;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时期国际体系的总体特征和时代主题的不同。解释模式可以解释历史上的两次更迭,并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预测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忍让对于舜登临帝位、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忍让意味着克己,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多样统一,意味着胜利。忍让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在平息社会危机、解决矛盾争端、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时,依然可以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与单纯的海洋国家相比,陆海复合型强国为发展海权而进行的努力更需要被置于一种合理的大战略框架下,而这点则需要对发展海权的战略目标、海上力量的战略构成及自身海洋禀赋有明确的认识。陆海复合型强国在进行必要的海洋转型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限度,同时也需要对发展海洋能力的必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一样,冷战后中国的崛起进程同样也伴随着规模巨大的海洋转型,基于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进行海洋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重蹈近现代历史上欧洲陆海复合型强国海洋转型失败的覆辙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灾难性后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陆权到海权的历史必然——兼与叶自成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海洋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引发海权的第一要素。只要人类同海洋发生关系,迟早会形成"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一旦形成,迟早要召唤强大的海权,无论古代、中世纪还是近现代,也无论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对海洋国家来说,不存在海权和陆权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是在整个国防体系运作中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以及随战场空间变换二者如何协作的问题。海权能够凝聚分散的陆权势力从而形成合力,因而是陆权的"倍增器",获得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和寿命要远远超过没有海权的陆权帝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绝对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垮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利益和思想观念上都出现了多元现象.多元现象不意味着敌对,也不意味着没有中心,更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要多元化.多元现象的出现在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我们要正确地去应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史上必然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它不仅意味着一次大的经济周期波动,而且它还预示着长期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向。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的30年再次引领全球,实现可持续的复苏和增长,根本上也将取决于这一转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张盈 《新财经》2007,(12):34-34
悲情缘由张家岭被"双规",意味着新中国摩托车发展史上的一代"枭雄"最终落幕,相对他登顶时的迅捷,市场更诧异他的陨落速度。张家岭是经济转轨期,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决策机制不健全的又一个悲剧悲情指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历史客观存在,海权一直随着国际社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与时俱进。与冷战前及冷战时代的海权相比,冷战后海权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时代主题、国际政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后冷战时代的海权与传统的海权相比,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作者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军事变革等方面入手,对后冷战时代海权在要素、构成、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与演进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结论: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要素包括适宜的海洋地理条件,建立在对外贸易基础上的外向型经济及由此催生的海外利益,建立在外向型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发展海权的主观愿望。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构成包括海上武装力量、海洋管理机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法律体系、海洋科技实力等。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国际观主要体现在国际海洋秩序、国际安全合作问题、国际海洋合作等方面。以军事观的角度来看,后冷战时代海权是信息化的海权,向五维立体的方向发展,具有与其他制权无缝链接的趋势并注重濒海作战。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海洋观包括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在上升,海洋的可持续问题值得重视,海洋的政治价值正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虞金洪 《宁波通讯》2013,(23):35-36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汇聚了世界目光,也令长三角为之注目。宁波与上海在地理上毗邻,自贸区的设立,对宁波意味着什么?如何抓住自贸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本期财经视点聚焦上海自贸区。  相似文献   

19.
朝鲜半岛位于东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由此引发了多次国际冲突.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同历史上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其中,苏联作为陆权国家,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受损后,试图通过支持北朝鲜发动战争,获得通往太平洋出海口和港口.美国作为海权国家则试图遏制苏联的扩张.因此,虽然朝鲜战争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但是从实质上说,它是历史上围绕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陈搦 《东北之窗》2012,(Z2):114-115
龙年对于大连足球来说将是不寻常的一年,这是足球城真正意义上的德比元年。每个大连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对德比的憧憬,对中国足球回暖的期盼,足球在龙年,意味着大连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