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和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频频遭到破坏,鄱阳湖地区也概莫能外,这完全偏离了其打造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目标.代表公众意愿的民间组织由于自身的非营利性,可以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国外先进经验表明,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教育宣传,增强保护意识,是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方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若以此为鉴,可扩大公众参与领域,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实效.  相似文献   

2.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2,(10):1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是导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是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江西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涂晓玲,在《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研  相似文献   

3.
尤琳 《老区建设》2011,(18):30-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包括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相对于一般知识产权,具有权利主体的集体性、时间上的延续性、较强的地域性等特性。由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能够促进所在地经济的发展,并有利于传统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保护应当采取合同法保护模式、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并通过专门法在某些规则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生态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振华  周慧兰 《特区经济》2010,(11):196-19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为江西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因此,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中规定的"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筛选,确保入驻项目的质量,从源头防止严重污染项目进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特色资源商标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推动江西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为全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了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本文通过考察和调研该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找出其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商标品牌潜在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以带来优化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丰收。保护好鄱阳湖生态区环境,关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生态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为"环鄱区"),是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战略构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座城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共38个县、区,覆盖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水兰 《特区经济》2011,(1):206-207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本文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涛  张静 《魅力中国》2013,(5):80-80
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作用和范围。提高对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监测体系重要挂的认识,提出完善都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监测体系的手段和方法,科学评价生态经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资源环境审计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越来越重视。文章通过长期的调研,主要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实现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若飞 《老区建设》2009,(24):18-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湖泊的无序围垦、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人日益关注的焦点和共同面对的挑战。为了实现生态立法对鄱阳湖生态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需要加强和完善鄱阳湖现有生态立法。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才能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范围覆盖了全省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的经济总量。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2010年11月19-21日江西省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罗贤勇 《老区建设》2014,(22):36-38
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森林植防护效益低下、湿地植被退化加剧、土地沙化呈递增态势、水质污染日益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思考,提出相关的法律应对策略,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许礼生 《特区经济》2010,(5):237-238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九江地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内,在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背景下,九江出口加工区发展如何探索一条符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环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的规划与引导,以休闲体育--这一朝阳产业为突破口,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为一体.在追求GDP发展的同时既注重了人的全面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怎样实践这一符合国际价值理念和趋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介绍国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内涵,然后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何根据自身状况实现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贾细 《老区建设》2010,(21):12-13
2009年12月,国家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笔者认为,要借助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做好四篇文章,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宜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赶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