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隐蔽作证制度.也称为匿名作证或者秘密作证等.指的是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护特定证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不暴露证人身份信息和面貌特征甚至声音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隐蔽设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现场闭路电视.电脑多媒体等.使证人能够接受控、辩、审三方的询问、质证,履行作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针对我国当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应建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确立证人不作证的法律后果、健全证人人身保护机制,以及规定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利、完善证据规则等,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针对我国当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应建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确立证人不作证的法律后果、健全证人人身保护机制,以及规定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利、完善证据规则等,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4.
孙蕾 《中国经贸》2010,(18):80-80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的证言往往决定案件的走向,决定犯罪是否能被顺利追诉、法律权威能否实现,影响被害人的利益,并问接影响刑事诉讼的效率和成本。自2000年8月辽宁省抚顺市某检察院推出《主诉检察官办案零口供规则》以来,在我国的法律界、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震动。也使证人及其证言在侦查和指控犯罪的过程中取得与物证并重的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比例是很小的,证人拒不作证的现象非常普遍。理论界曾就证人作证义务提出作证豁免权的建议,而证人作证豁免权的规定是否符合司法实践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又是否有适用的例外呢,本文将通过对证人的作证义务,作证豁免权的论述,阐明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宜生 《黑河学刊》2011,(12):80-81,83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司法价值,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既是我国司法实践的要求,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对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进行了较深入的评析和探讨,并提出构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蔡文铭 《魅力中国》2013,(19):312-312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对证人作证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刑诉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刑诉法第187条规定了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7.
刘丽 《魅力中国》2012,(29):90-91
在西方国家,根据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原则,如果控方要求证人作证,而证人的证言有可能涉及自身有罪的内容,证人就可以拒绝陈述。尽管该原则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却给控方收集证据、追溯犯罪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各国确立了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它是现代证据规则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自然衍生。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这是我国法律对证人作证制度的基本规定。由于这一规定允许证人以两种方式向法庭提供证言,因此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极  相似文献   

9.
王崧年 《魅力中国》2014,(16):309-309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成为了改革的核心与重点。在程序上,证人是否出庭关系到直接言词原则是否使用;在实体上.证人是否出庭关系到法院是否能够核实证据、查明案情从而得以正确裁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长期存在“证人不愿出庭,不敢出庭”的现象。针对该现象,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做了完善。笔者在下文中简要分析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冯宝剑 《魅力中国》2014,(18):292-292
证人出庭作证不仅是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它也关系到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其意义重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证人却不愿意出庭作证,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国家不能给证人提供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放心作证。由此看来,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张兰博 《魅力中国》2011,(21):163-163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但是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证人出庭难的现状成为了目前司法改革的瓶颈,本文分析了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并对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人的范围、权利义务与责任,以及讯问程序等都有较为完备的规定,也较好地继承了中华法律文明的精神,如亲属拒绝作证。研究台湾地区证人制度为完善大陆刑事诉讼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但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作证难和出庭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我国建立稳定、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此抛砖引玉,以期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改变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状,促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孔鹏 《魅力中国》2009,(27):110-111
情况说明在刑事诉讼中大量存在,但在诉讼过程中的证据属性不明确,且证据形式本身存在瑕疵,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混乱,需要在明确其系证人证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出庭人员作证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鹏超  孙磊 《魅力中国》2009,(27):188-188
我国有关诉讼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法律之所以规定要证人出庭作证,是因为证人所提供的证言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法律事实,他人是无法所能代替的。同时,由于证人证言很容易受证人自身  相似文献   

16.
秦会江 《魅力中国》2014,(18):296-296
证人证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却很少,这大大降低了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证明力,不利于查明事实和真相。导致该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缺乏系统的证人保护制度。因此。应加强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张少琦 《魅力中国》2013,(20):278-278
大部分轻伤害案件产生于亲友、邻里纠纷,许多证人与当事人存在亲友或邻里的关系。此类案件因证人的不愿作证,或证言不稳定,加大了指控犯罪的难度。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感知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证据之一。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是认定案件事实、实现公正裁判的依据之一。但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当庭翻证率比较高,直接影响了案件的正确认定和处理,成为推行控辩式庭审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李凤林 《魅力中国》2010,(32):122-122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显得单薄无力。本文从证人保护对于实现公平正义、保障诉讼活动顺畅的法律意义和对于证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证人保护的必要性,以期为证人保护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传仁  胡伟筠 《魅力中国》2008,(25):141-141
"我是来法庭作证的,你们怎么抓我?我可是证人啊!……"这是几个月前在潢川县人民法院的审判法庭里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一名负案在逃的男子在律师的邀请下来到法庭刚刚为朋友作证完毕,熟料,被早已张网以待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证人出庭作证难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证人出庭的现状、原因及危害,提出完善证人出庭的建议:强化公民出庭作证的法律意识;建立强制性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健全对证人及相关人员的保护及经济补偿措施,以构建我国完善的刑事证人出庭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