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援助一直是中国对非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对非援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这是一种成功务实的中国对非援助与经贸结合的合作方式,它对中非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得失也引起世界的热议。近年来,中非关系正经历着战略性大转变。中非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把这种关系更好地引导到促进非洲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是非洲自己的职责,也是中国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已经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55年来,双方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往和外交关系上保持了长期持续的发展。从“交朋友”到“做生意”,中非关系已经从过去的“无私援助”走向更加务实的“互利共赢”。中非贸易额更从1980年的8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267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3.
跨越分野:开放社会科学视野下的中非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关系研究近年来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西方学者、中国学者及非洲学者在涉足这一共同关心的课题时,在认识论及方法论、选题偏好、立场选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究其原因,则与各自背后的学科建制、利益诉求和个性差异等深层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中国、西方和非洲三方学者需要跨越彼此之间的分野而进行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唯此,各国学者才能在中非关系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探索全球合作与非洲发展方面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12,(1):109-109
11月28日.在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支持下,由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主办的“2011第二届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隆重开幕。国际组织官员、驻华机构代表,非洲各国领导人,驻华使节,非洲企业家代表.非洲政策、经济问题著名专家学者等5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欣华 《民营视界》2006,(6):35-36
“在非洲设立境外经济贸易区”、“建立中非发展基金”……从胡锦涛主席的8项举措到温家宝总理的5项建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日,向中国企业发出了强烈的“到非洲去”的信号。在当天开幕的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还传出中非将于5日正式成立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6.
在对非洲的首次访问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的"461"中非合作框架和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网络”,把中国与非洲各自经济发展的诉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双方经贸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5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四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第一次出访,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问非洲。在对非洲的首次访问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的“461”中非合作框架和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网络”,把中国与非洲各自经济发展的诉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双方经贸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据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介绍,此次访问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涵盖众多合作领域,囊括多种合作形式,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创新方式、拓展领域、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非洲国家正在继续致力于谋求共同发展,因为这是一种"双赢"关系。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非间的信赖合作关系备受世人瞩目。为了保持中非关系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积极应对未来中非关系可能出现的挑战。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分析中国的发展对非洲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最后,就未来中非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媒速览     
《浙江经济》2011,(11):12-12
中非挂钩 非洲经济增长已经同西方经济“脱钩”,新的“挂钩”趋势——中国和非洲经济增长已经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2,(3):20-20
40多年前,中国人克服了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修建了中非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式工程——长达2000公里的坦赞铁路。这份从内陆国家赞比亚一直延伸到坦桑尼亚海岸的昂贵礼物,代表了中国人在当时的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走出国门的雄心。上个月,又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中国造”非洲建筑付诸使用,  相似文献   

10.
5月3日,中非圆桌会议常务理事会第9次会议在重庆洲际酒店举行。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三国的讲话,研究了中非圆桌会议第4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吉佩定在会上作主旨发言。发言强调指出,习近平关于中非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中非合作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对非工作要跟上中央的思路,要突出一个“实”字,为中非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向非洲踏踏实实地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者旨在客观阐述中国对非洲外交本质,重点论述了中非关系所展现出的中国日益增长的世界责任。作者指出,中国在非洲有自己的战略利益诉求,这一点无须否认,但中非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以南南合作和亚非复兴为指向的世界责任意识,这一直是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显著特色。在价值观层面,中非关系体现出的平等原则、互利共赢理念对传统上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和修正,而中非合作所彰显的南南合作精神也成为当今发展中世界追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外交实践层面,中非全面合作有助于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平与稳定,中非南南合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国际秩序的合理变迁与发展。中非关系的发展及其世界影响,见证了中国和平发展不仅造福自身也必将惠及世界这一双赢、共赢模式。这种以政治平等为基础,以互惠互利为特色,以共同发展为依归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正在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2-53
2006年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2006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非洲10国,极大地推动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成为中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张玉良 《上海国资》2012,(7):104-104
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人口7.5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12.9%,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适逢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贸易也走过了50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非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规模逐渐增大,质量不断提高,内涵日益丰富,关系愈加密切,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明证。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大陆交往日益密切,仅2006年一年,双方高层就进行了多次高级别对话:1月,外交部长李肇星出访非洲6国;4月,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3国;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非洲7国。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令国际社会惊呼:非洲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年外交战略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非洲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四川与非洲在资源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促进四川走入非洲、促进巴蜀地区与非洲国家交流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6,(24):60-60
“中非论坛”除了其政治意义外,经济上,则给非洲做足了广告;让国人更加关注这个落后的地区之余,企业界则掀起了一股“非洲热”。许多敢想敢干的民营企业老板急着赶往非洲。开拓那里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一些人眼里.现在的非洲遍地是商机。处处都有赚钱的机会.就像刚刚改革开放时的中国。事实上.这又犯了中国人的老毛病,干事好扎堆,喜欢“一窝蜂”。目前来看。不见得他们对非洲的情况很了解。认识上还存在诸多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魅力资讯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落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11月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是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的集体宣誓。峰会期间,中国与来自非洲48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齐聚北京,忆过去,谈合作,谋未来。中非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推动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平等磋商,达成广泛共识。峰会闭幕前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以政治文件的形式宣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非洲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寻求双方共赢是中国与非洲的共同目标.文章通过对中非投资贸易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中非投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