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储蓄存款的资金来源本应是居民手中消费后暂时闲置的货币,但在近几年来的储蓄存款中却渗入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的存款。1989年底,我们在“公款私存”检查中发现,邵武市各企业在银行开立活期储蓄存款的户头就有267户,金额337万元,并及时进行了清理。但清理之后是否就没有公款私存呢?最近,  相似文献   

2.
“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好王红“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好●王红报载,江苏省滨海县出台了企业“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制度,明文规定:企业对社会上某工程和其他集资、捐赠、赞助时,一次性捐赠数额在500元以上,须经企业领导班子或董事会集体研究,职代会审议通过,上报企业...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对马山县一些单位“公款私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个问题在乡镇一级表现得相当突出,公款私存余额较大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县级单位在乡镇设立的基层机构如农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财务人员。马山县林圩乡在公款私存高峰期,余额竟达10余万元,超过该乡银行储蓄存款余额的11%。有的单位甚至撤销了在银行的存款户头。  相似文献   

4.
刘国华 《财政监督》2005,(10):65-65
1、利用其他应收款转移货币资金。具体包括:①为逃避因债权人的起诉而导致法院强行划款,将货币资金挂入“其他应收款”账户;②为避免税务机关强行扣缴欠税款,将货币资金挂入“其他应收款”账户;③公款私存或占用公款进行对外投资,将所获得利息或利润留作企业“小金库”,挂入“其他应收款”账户。这几种情况不仅使其他应收款数据失真,而且导致货币资金的严重不实,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  相似文献   

5.
公款私存害莫大焉袁社超,翟会强《储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公款包括:凡列在国家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任何款项、库存现金及保险机构、企事业单位吸收的保险存款,属于财政性存款范围的款项。然而,由于储蓄...  相似文献   

6.
经济毒瘤:公款私存明明是公款,却要以私人的名义存进银行,这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怪现象”。其根源在于公款存款的利率大大低于私人存款,公款私存变成了有利可图的事情。近年来,各种名目的“创收”令人目不暇接,而“创收”得来的钱少部分进入国库,绝大部分转入地下...  相似文献   

7.
依照国家有关法规,人个储蓄存款自1999年1月1日后孽生的利息要缴纳20%的所得税。利息税开征以来社会上有什么新动向、新情况?笔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公款私存”现象并未如专家们预料的那样明显减少,相反,“私款公存”现象却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当前广泛存在的“公款私存”与“私款公存”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异的经济现象。它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后果。 公款私存的原因有: 1.逃废银行债务。由于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亏损严重,无力归还银行贷款,为逃避银行债务,不敢将销售货款汇入单位账户,而将销货款转入储蓄账户,以免银行扣贷收息,这些账户多以会计、出纳等个人名义开立,存取款时,银行无法断定其是否为公款。……  相似文献   

9.
变了味的企业公款捐赠强迫捐赠———难咽的苦酒。迫于国家三令五申 ,明目张胆地对企业进行“三乱”的行为已大为收敛 ,但以“捐赠”为名向企业伸手要钱要物 ,行摊派或变相摊派之实的行为却与日俱增 ,大到“希望工程”、“光彩事业”、“为残疾人献爱心”、“为下岗职工解困” ,小到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植树节”、“老人节”等公益活动等 ,都要企业带个好头 ,树个榜样。这些活动尽管都打着“自愿”的招牌 ,但企业实际上只能“自愿”多给而不能“自愿”少给或不给。据某市纪委、监察部门1998年对市直重点骨干企业的调查显示 ,…  相似文献   

10.
这样的企业有多少艰苦朴素,反对浪费,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项事业的成功之策。但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一企业经营者用公款挥霍浪费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一、公款购买高级轿车。这家企业筹建阶段,主管部门共投资220万元。该厂以联系业务要节约时间、与外商打交...  相似文献   

11.
怎一个﹃欠﹄字了得公款拖欠透析刘露一公款拖欠已是一个老问题,但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公款拖欠数额在增大。过去公款拖欠数额较小,大都在千把元左右,且欠款人数也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款拖欠也“水涨船高”。报载,广东省恩平市江州镇原镇长岑焕仍,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会财会》2004,(12):59-59
财预[2004]85号根据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部署,为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严格财务管理,决定对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的问题进行一次集中清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清理对象、范围和重点此次清理工作的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清理范围包括:领导干部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借用且应在2004年5月31日前归还而尚未归还的公款;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借给亲友的公款。清理的重点是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经商牟利的问题。二、清理方法和原则清理工作要按照“谁借出、谁收回”的…  相似文献   

13.
报载,江苏省滨海县最近出台了企业“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制度,明文规定:企业对社会上某工程和其他集资、捐赠、赞助时,一次性捐赠数额在500元以上,须经企业领导班子或董事会集体研究,职代会审议通过,上报企业主管部门,经财政税务部门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由企业财会科室列支。亏损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不得乱支付社会集资费用。这一举措,开公款赞助、捐赠申报和管理之先河,笔者为之大声叫好!按道理讲,社会主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扶贫、帮困、助他、利人为…  相似文献   

14.
公款转储形式及其危害性的分析陈明声目前,一些企事业单位将相当部分的公款存在储蓄所造成储蓄存款中存在一定水份。据我们对政和县的调查,现将公款转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简要分析。一、转储形式(一)企业为逃避银行债务,将贷款存入储蓄所。这是当前企业公款转储的主...  相似文献   

15.
《理财》1995,(3)
银行“隐蔽性”违纪的表现1.公款私存。有些营业所为完成储蓄任务,提取超额奖金,利用工作之便公款私存。如某财政所在银行同志“说情”下,为了“照顾”工作关系,两次挪用农业发展基金13万元,转入单位所在开户行储蓄户,过几日再取回。再如,某行将37万元贷款转...  相似文献   

16.
一、公款私存现象“治”而不“净” 随着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了逃避税收,少缴利润。部分企业会将部分营业收入和利润以其它方式存起来。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建立自己的“小金库”,会截留部分资金,所截留的部分又总是以私人的面目出现在银行。 商业银行给职工下达存款任务,将职工的福利、奖金甚至  相似文献   

17.
公款宴席的自白项东本人复姓公款,名宴席,是各大饭馆的座上宾。提起我,有人津津乐道,喜形于色;有人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最近,听说报刊上还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对我进行“透视”,说得我一无是处,驳得我体无完肤,羞得我无地自容。其实,我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  相似文献   

18.
一、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一)公款私存。一是一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监督检查,直接将本单位私设的小金库收入以经办人或负责人私人名字存入银行。二是一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利用银行代发工资进行公款私存,即借代发工资之名,行公款私存之实。二三是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单位财务人员,为贪便宜、捞好处,违反财经制度,存公家钱,拿私人息,想方设法搞一点公款私存。四是一些单位财会人员主要是为了图日常开支方便、省事,把公款存人个人储蓄账户。五是还有一些单位贪图小利,精打细算,将本单位的账外资金直接购买国债、股票,或者投资人股等。六是目前仍有一些金融机构严重违反规定,将储蓄储备与职工个人工资奖金挂钩,为了完成储蓄任务,一些储蓄人员不得不到企事业单位寻求帮助,将单位公款拉作私人储蓄。七是还有一些基层行社为了完成上级某一指标任务,人为采取调账办法虚增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9.
公款滥配“大哥大”当刹据报载,沿海某县1993年上半年全县"大哥大"不到20部,到1995年底已发展到2000多部,仅1995年一年时间就新增了1400多部,而这些"大哥大"60%以上都是用公款购置的。一个县一年时间用公款购置"大哥大"如此之多,真令...  相似文献   

20.
公款行贿风缘何难刹武伏美,张贵民近年来,用公款集体行贿风盛行,大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调整班子。评选劳模、招标招干,已成为某些领导机关、主管部门、关键人物的“丰收”季节。行贿者“公贿”居优,由物变钱,贿额由小变大,手法由暗变明。据某地法院审判受贿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