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与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阈来看,矿山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矿业开发在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如:改变地形,引发地质灾害;对水、大气、土壤产生立体污染;破坏生态系统,酿成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因此,矿山企业必须全面履行生态责任,建设绿色矿山,切实减轻矿产开发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危害。这需要矿山企业树立"绿水青山"新理念和全员生态责任意识,加强矿山企业生态伦理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矿山企业履行生态责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11,(3):24-2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以儒家思想为突出代表的诸子百家,包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生态智慧。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同、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文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应在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对象创造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同时,促进自然资源环境的循环、更新、稳定、持续发展,形成共生、包容、协调、统一的人地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兼顾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认识、制定战略、总体谋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机制,补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正>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境内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历史遗存丰厚,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为肃南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后劲。肃南县始终把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将生态建设贯穿于“生态立县、文旅兴县、畜牧稳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的兴县战略中,打响以农耕文化为魂、游牧文化为基、田园乡愁为韵、创意体验为形的“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生态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时代的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国土空间发挥的功能为标准,国土空间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空间(以下简称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其中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徐家庐 《绿色财会》2013,(10):19-21
发展生态林业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林业建设的主题,既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点方向。国有林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生态为首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头等位置,融入林业营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民生文明建设各个方面过程,以国有林场为依托,遵从自然保护法制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组建生态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跨度数十平方公里,投入数千万元资金,成就和监管各种各样资源资产,包括森林资源资产,湿地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自然生态景观资产,珍稀奇特野生动植物资产,古生物地质资产等实物形态,造就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新格局,对展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现代林业所起示范作用很大。这许许多多不同层面的生态资产,碳汇工程,须进一步加强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科学分析了我国林业建设的新形势,从四方面深刻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提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担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的六大职责;提出要科学谋划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着力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体系;提出要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完成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总任务,努力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质公园生态文化培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地质旅游对于公园生态文化培育具有促进作用。以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构建以地质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人文生态文化为三大要素的地质公园生态文化体系,提出科普项目、解说系统和基础设施是公园地质旅游开发中表达生态文化的三大媒介。对地质旅游与生态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质旅游是地质公园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培育环境公民的有效手段,通过环境教育,提升环保意识,产生亲自然环境行为,从而建立公众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保护,培育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它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民生工程实现,更利于美丽中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遵循绿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相关主体生态文明的主人公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是国之重地,自然之精华,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最好载体。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中国探索创新与借鉴国际经验并重的原则,着力突出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国自然保护制度,应符合中国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应搞成一个封闭的类型体系,要为未来创新和探索发展留下位置和空间。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该科学划分自然保护地事权,合理整合规范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宜居"摆在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第二位,足见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程度。生态宜居就广义而言,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安全度、市场发育度、居民幸福度等等,它应是文明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五位一体相融合、相统一的理想生活环境。要建设这样一个乡村环境,关键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总结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各类保护区交叉重叠、用途管制审批和执行缺乏法定依据、统筹保护与发展关系难度较大、自然生态空间补偿机制缺失、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横向联通和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而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明确保护区边界并进行确权登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健全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法律机制、统筹生态空间保护的刚性和弹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全国层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乃至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名词文库     
国学国学,又可称国故,一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二是指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现在,更多的学人是从广义来理解国学的,认为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传统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实现3个职责的"统一行使",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论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生动实践,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参与改革实践的深度认知,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3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通上达下”作用的乡贤群体,在时代的洗礼和号召下已经转变为当代“新乡贤”,并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不断贡献自身力量。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新乡贤在促进乡村治理、推进三农工作、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创新乡村文化、巩固乡村主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新乡贤队伍的前提下,新乡贤通过乡贤组织助力公共事务、德法并举构建乡风文明、资本统筹促进农业发展、乡土重建弘扬乡村文化、知行统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此助推乡村振兴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丁俊 《浙江林业》2023,(3):36-37
<正>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丽水市,境内山水形胜,重峦叠嶂,田园风光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松阳独具一格的农耕文明,有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最后的江南秘境”等荣誉,该县至今保存着上百座风貌完整、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其中有75座为中国传统村落。松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80.19%,生态环境优美,水利资源丰沛,是国家级生态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县、浙江省园林城市、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城乡建设和农业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功能破坏、生态系统退化。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