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通过参与性农户评估的调查方法对水库周边地区的877户农户的收入基本情况以及重要收入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密云县的农户收入结构调整,畜牧业和服务业等收入已经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二三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个体规模较小,服务种类较为单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区域比较来看,水库上游区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方面较水库下游区更有潜力.协调保护水源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双重矛盾,应当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北京郊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环保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2.
农户收入差距微观原因分析:山西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梦滔 《南方经济》2006,7(11):34-42
本文基于山西农村876户的微观数据集,使用非参数回归对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教育体现出的人力资本是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2.物质资本对于减小农户收入的差距有显著影响,土地对于农户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3.相比较低收入组农户,中等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4.08%,高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6.28%,相反,物质资本回报上,则是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分别比低收入组要低5.8%和9.9%。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为什么不高?众说纷纭。如果从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构成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部分原因。农户收入有两部分构成,其一为基本收入,其二为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基本收入主要为农户劳动力、承包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等要素资源贡献所得,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要为非要素资源贡献所得。从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产生大量搬迁移民农户,识别被动式移民农户并准确估算搬迁前后收入分化的福利影响效应,对评估工程建设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例,根据212户原云龙水库区域农户搬迁前后收入情况的入户调查样本,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法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和社区特征对移民农户收入分化的净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移民农户原有的生活方式,会对移民农户搬迁后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具有不同个体特征和社区特征的移民农户在搬迁后会产生收入分化效应.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移民农户搬迁后的收入水平越高;当移民农户选择搬迁至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搬迁后收入增加相对容易.据此,从鼓励居民外迁、加强技能培训、选择工业化水平高的迁移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增长,一大批专业村已经形成,有效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社员增收。社员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社员农户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6.
社溪镇老圩村有村民小组11个,人口1563人,人均5亩山,5分田。这个村从1986年开始发展果业,到2000年,全村有果园950亩(主要种植脐橙和蜜柚),果业总产值达到26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400元,其中来自果业的收入达到960元;村集体收入8万元,其中来自果业的收入4.7万元;全村果业为镇财政提供税收18.4万元。老圩村依靠果业开发,成为全县有名的果业专业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目前,全村有114户农户盖起了小康楼,130户农户买了摩托车和彩电,70户农户安装了电话。老圩村果业开…  相似文献   

7.
铜鼓县大段水库管理局成立于 1990年。当时的任务主要是负责维护管理水库, 70多名干部、职工靠电费提成及水库养殖业维持生计。   库区所在地的大段镇光相、墨中村委会及三都镇的望湖村委会,由于大段水库建成蓄水而淹没了村庄和农田。 700余户, 3000多人的村 70%以上农户由县、乡政府帮助迁入了其他村、组插队落户。只有约 30%农民感到故土难离,决心就地拔高,就地谋生。根据当时统计,留下的农户有 237户, 888人,分散在原 3个村委会的山头及库尾,只有 84亩边角田和少得可怜的零星菜地。这些农户普遍文化素质偏低,连初中生也找…  相似文献   

8.
农户融资行为与农民收入——基于四川调查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和农户融资问题。本文发现,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增长很快,正逐渐成为农户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农户的融资渠道仍然主要依赖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亲友和民间借贷仍然有相当程度的依赖。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性和住房融资,资金需求的期限以中短期贷款为主。农户资金融出渠道单一,主要是储蓄,民间借贷也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是研究农户1929年到2010年经济变迁难得的样本。本文利用这一调查资料中有关无锡农户收入的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本文认为,无锡农户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总趋势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上升,财产性收入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转移性收入在新世纪初期出现大的提升。农户收入结构的显著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无锡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本文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农户收入面板数据及187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农户收入稳步增长、增速平缓、农户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城乡收入差距大和各区之间农户收入差异大的结论以及存在着农户增收活力不足、经营收益低、财产性所得少、新型农业发展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民文化程度低和农民健康状况差的问题。认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鼓励土地流转、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支农政策、推广医疗保险、吸引人才下乡和培育职业农民可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华 《特区经济》2009,(2):174-175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本文通过对这三部分收入分别进行讨论,认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因素为:农民人均耕地资源有限,农民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市场虽然巨大但是过于分散;农民人力资本投入低。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对策及一些短期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徐永新 《改革与战略》2010,26(3):101-104
构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应从以下几面入手: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农民务农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构建农民务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体制保障机制;四是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构建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韩留富 《乡镇经济》2009,25(12):34-36
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在国家就业体系、劳动者权益保护、就业服务和法规救助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歧视性政策,阻碍着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影响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和中枢,甘肃省永靖县库区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金融支持。永靖县库区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基础条件差等问题的实质是金融支持不足。文章从库区金融问题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举证,根据库区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运用相关知识得出相应对策。通过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库区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来实现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之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农村制度变迁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具有阶段性的影响作用,农村制度变迁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农作制度、农村价格制度、财税制度,以及农村人口变迁制度等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由此建议应该把农村制度创新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陈锡文 《改革》2004,(3):5-11
我国农业、农村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前农业、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安全问题严峻、农地保护不力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出的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Recent scholarship on historic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has uncovered long‐term trends in standards of living. How the majority of rural dwellers fared, however, remains largely elusive. This study develops a new approach to reconstruct rural living standards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It builds upon a well‐established real wage literature, but moves beyond it to capture rural realities, employing sub‐national rural survey, census, and price data.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of colonial and early post‐colonial Uganda (1915–70). The case study yields a number of findings. While the expanding smallholder‐based cash crop sector established itself as the backbone of Uganda's colonial economy, farm characteristics remained largely stagnant after the initial adoption of cash crops. Smallholders maintained living standards well above subsistence level, and while the profitability of cash crops was low, their cultivation provided a reliable source of cash income. Around the time of decolonization, unskilled wages rose rapidly while farm incomes lagged behind. As a result, an urban–rural income reversal took place. The study also reveal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within Uganda. Smallholders in Uganda's banana regions required fewer labour inputs to maintain a farm income than their grain‐farming counterpart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additional income generation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中把城乡结构列为优先解决的结构问题之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本文认为,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加大金融强农惠农力度,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的全部资产由资源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三部分构成。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耕地"三权分置"和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逐步完善和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保护管理费、宅基地部分事项有偿使用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等,可以使我国大部分农村形成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提高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福利水平,提高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