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反垄断法基于保护自由竞争的目的,规制违背竞争原则的垄断状态的谋取行为和滥用经合法取得的垄断结构的行为。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指"一国将其反垄断法适用于发生在领域外的违反该国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行为的情形。"由于适用的反垄断法系国内法而非国际性条约,当一国将其本国的垄断法令适用于他国市场主体在国外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时,常面临他国基于国家主权原则的保护及执行障碍等问题。一、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情况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使得一个世界性的市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民 《南方经济》2001,146(11):61-64
我国目前的反垄断立法状况尚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为规制我国目前存在的行政性垄断行为,经济性垄断行为和行为垄断行为,与WTO规则接轨,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出台一部专门的《反垄断法》。这部法律应有反对行政垄断的内容,应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禁止严重限制竞争的协议,应控制企业的合并行为;还应提高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的法律地位与职取等。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垄断权",此特性极易产生市场垄断的可能,因此知识产权需要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紧张,反垄断法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标准是知识产权人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严重损害竞争秩序,即限制、排除竞争行为的判断和界定,而不在于滥用知识产权行为本身。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很难统一认定,且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行使权利不必然是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违法行使权利也不必然构成垄断。  相似文献   

4.
一、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内容 加强反垄断实体性立法.同时不能疏漏反垄断程序性立法在完善反垄断实体规范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着眼点即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的经济性垄断立法。对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和控制企业结合制度应进一步完善,使其内容应更加丰富,规范应更加明确具体。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将不包含行政垄断 据了解,最近,国务院法制办对《反垄断法》(草案)进行了主旨修改。主要内容是:一、此次立法主旨。力图使《反垄断法》目标单一,以集中于反经济垄断。二、删除反行政垄断专章。国务院法制办拟定删除《反垄断法》草案中“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即通常所谓的“反行政垄断”一章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修改后的有关内容,仅在总则中保留一条宣示性规定:“禁止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朱锷 《特区经济》2005,(9):277-278
反垄断法的除外条款,是反垄断法的重要条款之一。除外条款是指反垄断法对某些特定领域、特定事项或特定情况下的垄断行为予以豁免的条款。王保树教授在《经济法原理》中提到,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有这样一些要件:根据反垄断法的一般性规定,属于应限制或应禁止的行为;该行为的宏观经济利益大于其限制竞争所造成的损害;法律直接规定其不适用反垄断法的限制或禁止性规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认可其不适用反垄断法的限制或禁止性规定;行为因适用除外而取得合法性。一、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应遵循的原则要确立适用除外制度,首先应明确它应遵循…  相似文献   

7.
彭萍 《河南经济》1997,(10):40-41
垄断,是商品经济伴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的各种行为的总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垄断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来诊释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对社会公共利益,合法竞争者和扩大消费者利益的侵害行为的日趋严重和由其所导致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已经并且将继续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垄断不同实施主体所涉及的不同问题导致了《反垄断法》在对它们进行规制时所考察的因素和所适用的程度各不相同。反垄断法在中央政府部门监管行业领域的适用应该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至少我国现阶段并不具备统一适用的条件,反垄断法应当对这些特定监管的存在和国家所有权的基本经济制度予以尊重;对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实施的限制地区间自由流动的行为,《反垄断法》第51条的责任规定未必不具有实质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反垄断法适用除外,亦称反垄断法适用豁免,系指在某些领域时某些事项不适用反垄断法.文章由其理论基础出发,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价值取向、适用范围等内容入手,对该制度进行原理性探讨,进而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竞争治理体系是解决中国互联网平台垄断,促进互联网平台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虽然网络平台企业依靠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新在特定领域内取得垄断地位并逐渐强大,但这种地位并不稳定。因此,反垄断法在对网络平台领域进行反垄断规制时应该坚持这样一种态度:在不干预市场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反垄断治理机制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合理威慑和监管现有或潜在的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11.
陈发源 《特区经济》2011,(11):265-267
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对于市场竞争的一种非法排除、限制,其实质是一种非法的国家干预行为。因而,行政垄断的可诉性关系到国家干预行为应否被诉、司法机关能否审查等基础性问题。在制度层面上,不论是反垄断法还是行政诉讼法,对于行政垄断的可诉性问题均未予以很好解决,行政垄断争议接近司法困难重重。行政垄断可诉性之充分实现,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应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虽然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其自然垄断业务有持垄断的合理性,但我国目前由于缺乏独立的规制机构,缺乏对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垄断行为的有效规制,导致过度垄断,抑制了有效竞争,扭曲了资源配置,损失了效率和福利.我们应当尽快建立独立的规制机构,将电网公司的电能交易业务与提供基础性服务业务分开,引入多元的电能交易主体,改变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建立激励性的定价制度.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制约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对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造成严重的损坏,并且行政垄断很容易形成权力寻租导致腐败。对于行政垄断的危害性分析,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行政垄断,坚定我们反行政垄断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特异性及改革动力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然垄断规制并非出于克服分散竞争的低效率,而是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解决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的资本约束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则是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形下,为保证自然垄断行业投入而采取的被动措施。当前,在市场范围扩大和技术革新加速导致自然垄断行业特性削弱的情形下,规制改革却不能向市场延伸,原因在于监管者同垄断企业结成了利益同盟,共同抵制改革的深化。今后深化自然垄断规制改革应从重塑政企关系入手,割裂监管部门和自然垄断企业之间的利益纽带,使监管者能真正站在社会大众的利益立场上行使权力,从而平衡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的博弈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低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然垄断产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竞争性,即使是在不可竞争性的领域,也可以通过建立潜在的竞争性替代机制,形成模拟竞争环境。自然垄断产业的可竞争性为民营化提供了可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就是通过产权制度变革,提高垄断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描述了我国公路产品生产环节市场的现状,并指出其具有行政垄断性市场结构的特征;进而运用福利经济学对公路产品生产环节的行政垄断性市场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经济效率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巨大福利损失;最后运用有效竞争理论提出了重构我国公路产品生产环节市场结构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价格垄断协议规制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垄断协议历来是反垄断法打击的首要目标。由发改委制定的《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于2011年2月1日开始施行。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所以两项规定颁布以后,对价格垄断协议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也应当是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8.
垄断下的中国房地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古 《特区经济》2008,(6):251-252
十三年磨一剑的《反垄断法》终获通过,该法明确规定保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对法律的解读因人而异,但房地产行业的公平竞争之路究竟在何方。本文拟对中国房地产业链条的各大环节逐个分析,透视垄断的危害及《反垄断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力践 《科技和产业》2024,24(1):144-150
互联网平台发展壮大的同时垄断问题也引起全世界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关注。尽管《反垄断法》的修订回应了公众对数字领域垄断问题的部分关切,但传统事先申报标准无法满足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执法需求,且实质性审查制度在新业态下陷入失灵,大量大型平台企业并购初创企业案件长期逃脱反垄断审查。为此,可以通过修正申报标准、完善相关市场界定、重塑反竞争评估、优先适用行为性限制条件以及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来规制扼杀式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 the stabilizing role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on fluctuations as a result of indeterminacy and endogenous cycles. In this pap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is a source of monopoly profits, because of producer market power. Considering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with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lastic labor supply, we show that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the emergence of endogenous fluctuations requires a weaker substitution between production factors than under perfect competition. In this sense, imperfect competition stabilizes fluctuations. However, we find an opposite conclusion concerning the elasticity of labor supply. Indeed, endogenous fluctuations are compatible with a less elastic labor supply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