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红珍 《魅力中国》2013,(12):53-53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但是,纯拼音的教学比较枯燥,往往刚入学的孩子不容易接受,所以本文以“拼音的兴趣教学”为例,就“唤起学生兴趣,让孩子更好地学好拼音”这一观点谈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用巧妙得当的方法,让孩子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中的拼音关卡。  相似文献   

2.
据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今年重庆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来说,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两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3.
吴继红 《发展》2009,(6):105-105
要搞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又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会使刚入学的儿童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即产生学习“滑坡”。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不但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需要,更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是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主义关于人的教育的本质体现。正所谓:“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那么怎样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阐述了在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3月1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英德尔乡中心寄宿制学校里像过年一样热闹,牧民们带着孩子早早地来到学校报名。卓玛吉老师说:“今天我们班上的36名学生全部报了名,尤其是4个辍学的学生也来报名上学了,我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6.
杨琳 《魅力中国》2014,(1):198-198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有人说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时间长了,学生和班主任从性格到言行举止,到看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越来越相近。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是孩子入学的启蒙老师,对今后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7.
仁贵 《东北之窗》2010,(21):14-15
当200米的路,你开车要花半个小时;当孩子上个幼儿园还要支起帐篷,挤着报名;当“安居乐业”中的“安居”在大城市成为一个要用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当你在城市里已经很难再看到满天的繁星……  相似文献   

8.
没有照片,这个画面却通过记者的报道在千千万万人心中定格;汶川县映秀镇小学29岁的张米亚老师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息尚存,而用血肉之躯挡住钢筋水泥的张老师生命已经远去。乡亲们怎么也掰不开他拼。死护着孩子而变得僵硬的双臂。  相似文献   

9.
吴薇 《开放潮》2008,(4):24-25
荷兰的教育体系分小学、中学、大学及大学后教育四个层次,施行12年义务教育。在荷兰5~16岁青少年要接受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小学毕业后分别进入不同性质的中学接受教育,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分别进入高级中等职业学校、高等专业学院以及大学学习。荷兰是一个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国家,既抓好培养教师的教师,又抓好在培养教师过程中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贾楠 《中国西部》2012,(21):102-105
许多父母都头痛,为什么孩子进入小学了就开始叛逆?当我向他们请教,如何确定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他们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个:“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如果,用听不听话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叛逆,这似乎太过武断了。在我们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大帽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所谓的“叛逆期”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意味着以人为主体性的主导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自然载体。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面对课改的进行,我们怎样做好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呢?本文是我对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探索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同城? 同城!     
郭志明 《中国西部》2013,(18):38-39
这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从国务院到省、市、县,大家纷纷出台了很多文件,规定也都非常严格,总的精神是这些孩子在入学问题上享受当地孩子的"同城待遇",但由于诸多复杂原因,他们在入学问题上要真正享受"同城待遇",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当地的学校一般是根据生源情况划分施教区的,而各施教区的孩子往往"爆  相似文献   

13.
徐亚红 《魅力中国》2009,(14):140-140
我从教20年,年年担任小学语文课,年年都是班主任。20年耕耘、20年收获,我热爱小学班主任工作,热爱孩子们,我用多彩的爱呵护着孩子,用慈母的爱温暖着孩子,用执著的爱教育着孩子,我在爱的乐园里耕耘,孩子们在爱的乐园里成长……  相似文献   

14.
谭琼 《东宇经纬》2000,(2):25-25
小学语课本《幸福是什么》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了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成为医生的孩子认为为别人解除痛苦是幸福;成为农民的孩子认为用自己的劳动供养了许多人是幸福;成为工匠的孩子认为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是幸福。  相似文献   

15.
《老区建设》2012,(11):4-5
5月27日晚,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邀请了10多名特殊的客人一起座谈吃饭。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农民工,而且是看到陈里微博“要邀请几个农民工吃饭”的信息后,用微博报名参加的。有8名网友参加了宴请,其中还有人带着孩子老婆,让陈里很是感动,觉得农民工兄弟没把他当外人。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台湾高等院校联合招生考试制度,在去年7月举行了最后一次联考后正式划上句号。从今年起,台湾将实行“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1.台湾传统联考走到尽头联考在台湾实施了40多年,有其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半个世纪以来,台湾民众或身为考生,或身为家长,少有人能免于受联考的影响;“联考经验”成为台湾人民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如今联考制度落幕,对这一影响台湾几代人前程的联考制度的功过成败,成为岛内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1958年以前,台湾各大学实行单独招生,学生须奔走于各校报名参加大学入学…  相似文献   

17.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2,(22):97-97
西岗区建设小学的四年一班,是个与众不同的班级:全班35个学生,有31个是“外来娃”。但四年一班的与众不同,还因为他们有一个好老师,她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班主任李娟。  相似文献   

18.
朱俊中 《中国西部》2014,(24):14-14
<正>只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房择校"的观念不变,各地的天价"学区房"就不会休停,天价纪录反而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刷新。有着"孟母三迁"传统的中国人历来注重对于孩子教育环境的打造,根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年,19个城市将实行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本来就炙手可热的学区房价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涨声"一片。不惜重金购学区房,家长们是否能够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在支付一个大学生一年学费后就只剩下零头,农村居民则需要两个人的年收入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如此严峻的现实几乎把贫家孩子靠接受教育改变生存环境的梦想击得粉碎。事实上,让每个贫困学生不为金钱困扰而失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不断推出的各项措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它们终究难以解决全部问题。有关人士分析说,奖学金至少在入学一年以后方能获得,如果贫困学生因为没钱无法入学的话,它的作用便无从谈起。至于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北京大学教授魏新更是直言不讳地泼起冷水:“穷学生如果找得到人担…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20日,云南省丘北县人民法院在官寨乡中心学校开庭审理一起"官告民"案件。官寨乡人民政府作为原告,起诉这些辍学孩子的监护人,请求法庭敦促他们履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把孩子送回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能少",这是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也是身为孩子父母必须依法履行的监护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