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认知生产力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前在认识生产力的问题上去除泛化匡正认识的需要。科学认知生产力的要义就是要认知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定位、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性质的论述中理解生产力。传统的旨在通俗简捷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生产力定义因有助于我们科学认知生产力而可用,但有的定义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必须修正而要回归到马克思使用过的"改变自然"的提法,进而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为纪念《生产力研究》创刊十周年而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于祖尧马克思创立的关于生产力决定作用的科学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原理是经过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着眼于二元关系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文在简介复杂性科学最新的发展复杂性系统质涌现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社会生产力概念,区分了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系统环境和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内部基础要素,然后阐述了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复杂系统质涌现理论指导下初步建立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理论,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以适应时代进步和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和生产力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文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几个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深入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生态环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生产力的实现过程、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科学技术生产力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这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往人们在研究马克思生产力思想过程中忽视了其自然生产力思想。在人类陷入严重生态危机的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既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理性逻辑必然,又是历史时代的必然。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呈现出巨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意义非常大,但现今看来该理论还存在重要理论空白或欠缺,即生产力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并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但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没有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仅将生产力永恒发展当作一个既定事实。后来中国及世界发生的很多社会现象呼唤对这一理论空白的补充。文章从人的本质、本性及其社会集中体现者——"文化"的角度,对补充这一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都是一般生产力的范畴。个人生产力是一般生产力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然而,个人生产力亦是有特定结构的系统,该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信息、劳动对象。个人生产力系统诸要素运动形成物流和信息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表明,个人生产力诸要素具有同质性和成比例性,才能实现最佳系统结构,产生最优系统功能。个人生产力,主体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其自然属性是劳动者智慧和生产能力的物质根源性,社会性是主体的本质属性。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劳动者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矛盾运动。个人生产力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功能在于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元动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比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前进了一大步,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要对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进行全面地、科学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笔者通过学习和讨论,深深体会到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并非只是指科学技术本身,也并非指一般的科学技术,而是阐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不论物质生产力发展,还是精神生产力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调整和规范。政策能起到调整和规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在关系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就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事实上,政策既体现为一种物质生产力,又体现为一种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将马克思的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物质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的特殊,一味强调人类征服、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忽略了自然生产力的价值和作用,引起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失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将自然界自身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以及人化自然力看作自然生产力,并论述了其存在的作用。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质与量的统一体。生产力的量指的是生产效率的高低。生产力的质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效率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这是对生产力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解,它不是生产力的全部内涵。这个认识有深远的理论根源和实践根源,它的正式形成以及对社会生产产生巨大作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后。高效率生产力只是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先进生产力是高效率生产力和高质量生产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我国理论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出现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场大讨论,当年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平心同志,认真地参加了这场大讨论。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术月刊》、《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全国报刊上,连续发表了10篇论生产力性质的文章,加上其他论生产力问题的文章,共17篇,长达20多万字。据我们所知,如此深入而系统地论证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规律,迄今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李平心生产力性质的理论是很丰富的。文章的重点是对李平心生产力性质理论的主要观点,如"生产力的二重性",即物质技术力量和社会劳动力量的矛盾统一,是生产力的基本性质;"生产力的二重性"是生产力内部矛盾的"轴心",即生产力内部的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动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推动力量";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一论述,进而阐明李平心生产力性质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李平心生产力性质理论,从问世至今半个多世纪了。半个世纪的社会实践证明,李平心生产力性质理论是科学真理。当前,我们对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研究和阐发,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现代化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稳健而持久地向前运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研究了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作者提出了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包括生产力结构理论、生产力标准理论、生产力中心理论、生产力目标理论以及生产力批判理论。文章对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极为丰富的内容、完整而严谨的结构、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科学而创新的观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把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16.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构建和谐社会辩证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神生产力是推动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和系统科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对"社会生产力"范畴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这一新的社会生产力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划分,列出了反映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表",为驾驭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思路。本文在运用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要自觉、全面、迅速地发展生产力,需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人们对生产力,由不自觉的感性认识到自觉地研究、探讨、以达到理性的认识,曾经历了生产力思想萌芽和生产力概念产生时期;生产力概念在多种含义上使用和具体应用时期;生产力定义提出和生产力理论广泛传播时期,现在正是生产力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指导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新时期,是人们对生产力的理性认识阶段,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时代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无疑是其体系的生命力所在,是马恩及历代无产阶级革命者分析和处理社会实践问题的立足点。文章通过认真梳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尚伟 《现代财经》2007,27(8):9-12
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需要在理论上予以科学的回答.对此需要考察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并需结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我国的社会实际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