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开放型经济体系,呈现出一条脉络清晰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轨迹。中国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支持者,面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的威胁,我国提出了构建平等公正、平衡和谐、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理念。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开放观。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开放型世界经济探索的历史演进,然后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开放观的核心内涵、先进性和科学性。开放型世界经济立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开放观的创新发展。其在立场、目的与方式上,与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型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新时代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科学体系,要坚持科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理论内涵、科学的研究范式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基于该科学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做好中国经济学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为实现全球经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成效及深层次问题(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学界对开放型经济的理解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开放型经济是一国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融入世界经济,实行对内和对外双向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全球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经济。国内学者对开放型经济也有着充分的探讨和研究,认识逐渐深入和立体。早期学者主要从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背景下,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义与重要作用,讨论了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几个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政策、地区平衡发展政策、就业优先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裴长洪 《经济研究》2016,(4):14-29,46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创立了"开放型经济"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遗传了马克思主义优化培育的基因,深深扎根于我国亿万人民的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经过广大理论工作者的辛勤浇灌,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和国际分工理论,创新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它的理论框架包括: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作为纲要,本文只是提出了理论的基本架构,尚有大量内容需要研究和充实。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中,我们能够从西方国际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借鉴的内容并不多,可以直接为我所用的更少,因此中国经济学者应当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自信心,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创造中国自己的学术体系和理论范式。但是,中国经济学研究在西方经济学学术体系的强烈影响之下,要想走出一条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发展道路,确实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3)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必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其中,开放型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本身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崛起的重要战略。对我国广大内陆地区而言,如何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的新机遇,努力认识和适应新常态,孕育和形成与开放型经济相符合的思想作风,打造成熟的产业体系,发展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余年,开放型经济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目前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规模发展、质量提升和资源环境效益三个层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结论印证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商品贸易出口由低附加值的数量发展模式向高附加值的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转型;贸易结构由商品贸易主导向服务贸易发展实现转型;利用外商投资由低效率的数量发展模式向高效率的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国外资本"引进来"发展战略向国内资本"走出去"集约型发展战略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国际分工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外贸发展可能会进入"挤压式"增长之后的自然回落阶段,但不会出现松巴特(1903)所说的"国际贸易重要性渐减"现象,贸易在未来仍将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顺差式的外部不平衡蕴含着诸多风险,且未能通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得以根本性矫正,中国需要利用自身的"大国优势",实现"稳外需"与"促内需"相互联动,"中国制造"与"中国需求"协同发展;同时,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的互促互融,改变我国外贸"大而非强"的颓势,重拾对外贸易竞争力;针对美欧发起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我们要推崇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纪律",尽可能使谈判重新回归到多边贸易框架中,避免陷入"第二次入世"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转型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江苏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大省,自然难以不受影响.如何化解金融危机给江苏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江苏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认为,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为主线,把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内需,稳定出口,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实施大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意识,也是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开放是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开放成就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专题主要从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国内外背景出发,分析"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各省、市(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对各地对外经贸发展表现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孕育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在经济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要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源的"动钱"方式来实现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动人"和"动钱"相结合,同时实现经济集聚和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来实现效率和平衡的双赢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长期不变的国策。但是,目前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和风险。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其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困难,化解各种风险,是需要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而且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就新在内涵新、目标新、思路新。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内涵开放型经济体制是指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维护要素、商品与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开放型经济建立的经验分析——对外开放30年的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开放30年是中国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30年,本文在论述改革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征.2007年10月,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战略方针,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做出明确判断,规划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是引导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日本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外经济合作力度,积极促进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政企之间分工合作形成资金互补、角色互补、利益互补的优势,推动了构建"日本元素、海外制造、全球销售"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的进程,实现了产品从"本土制造"向"海外制造"的转型。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可以汲取和借鉴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以全球为视野构建新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里白 《经济师》2007,(11):6-7
我国开放型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底有哪些问题需要探讨以及进一步的完善,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开放经济,本刊记者借参加"第三届中国财富论坛"之机,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世界经济始终是在平衡与不斗衡的交替轮回中发展的。这种轮回交替轮回的实质根源于要素配置和资本运动规律所驱动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具有规律性、长期性和趋势性。这种产业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加之他们经济内部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使得国别、地区经济不平衡问题凸显。这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根源于经济全球化的产业转移,并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全球化便利的推动下得到强化,其深层的原因是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国别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不平衡、贸易规则制定权不平衡、贸易福利分配不平衡、区域经济合作不平衡、资金跨境不平衡、以及货币定价体系不平衡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逐渐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外资的吸引力愈益强劲。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对外资的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更注重外资的性质特点。与全球规则接轨也促进了中国外资管理体制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被认为是对外资开放的  相似文献   

19.
开放型经济下的体制困境与突破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20年,开放型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由于体制原因,也带来了许多负面作用,强化了粗放增长模式。全球金融危机凸现了开放型经济的内在矛盾,使得开放型经济陷入了两难困境。该文分析了导致开放型经济粗放发展的体制根源,指出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突破路径依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要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全球价值链,并争取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有利于应对新技术革命酝酿的新形势,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发展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要有利于利用新优势和发挥中西部优势,提高整体开放水平;要有利于利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扩大的新形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向纵深发展;对外投资逐渐为互利共盈提供更大动力;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石,统筹多边、双边和区域自贸区的建设;着眼于更高标准,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拓展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