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卡工程》2011,(10):38-40
一、RFID产品市场发展概况 不同频段的RFID如今有着不同的市场发展:13.56MHz以下低频RFID技术业界已经累积10年以上的成熟经验;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RFID技术。高频方面国内业者技术逐渐成熟,正积极推动各项系统应用;860MHz~960MHz超高频RFID技术发展最快,但国内业者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各项示范应用计划带动。而2.45GHz和5.8GHz频段由于产品拥挤,易受干扰,技术相对复杂,其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电子标签概述:非接触式电子标签是由一个附在天线上的微芯片构成.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种类的标签.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特高频(SHF)等不同种类.不同频段的RFID,工作原理是不同的,LF频段RFID电子标签一般采用磁场型耦合原理,HF频段一般采用电磁场耦合原理,而UHF及微波频段的RFID一般采用电磁波开路发射原理.不同频段标签芯片的基本结构是类似的,  相似文献   

3.
RFID超高频应用时代不容错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忠 《金卡工程》2007,11(10):1-1
目前,国内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为主,应用多种多样并且已经成熟.超高频应用虽然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标准、技术和价格等多方面原因,应用得非常少,并且几乎全部为小规模试点应用.从国内RFID应用的行业看,覆盖了政府、物流行业(含邮政)、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多个行业.其中超高频RFID应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供应链(含制造、交通运输与物流、零售)、人员票据管理、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佳信 《证券导刊》2010,(46):86-86
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华智能)——国内RFID产品领域的重要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非接触IC卡、电子标签等各类RFID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非接触IC卡和电子标签两个系列,产品型号超过250多种,覆盖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等各个频率段,是国内RFID产品领域覆盖面最  相似文献   

5.
吴名 《金卡工程》2006,10(11):52-53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但相对来说应用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优势。在技术发展方面,目前国内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标签产品为主,超高频标签还未开始规模生产,由于超高频标签具有对移动物体可远距离识别、低成本和可以同时读取多张标签的优势,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应用主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品技术     
《金卡工程》2008,12(2)
富士通发布首个64K字节FRAM的超高频RFID标签1月9日,富士通公司发布世界上首枚内存为:64千字节的超高频RFID标签。富士通公司希望这款超高频RFID标签可改革全球飞机维修的操作过程。标签足够大的内存足以存储大量的飞机零件信息和维修历史数据。另外,新标签支持多种频段,可实现零件全球可追踪性。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4,(6):49-49
加拿大RFID、遥感、传感等技术硬件和软件集成开发商Red Cell Innovation宣布,推出一个支持RFID和条形码技术的新型工业手持PDA。ST-308工业PDA,由一个可与RFID读写器进行组合的基本单元组成。该产品包括一个符合ISO 14443标准的13.56MHz高频(HF)阅读器,兼容超高频(UHF)的EPC Gen 2标准,提供50厘米(19.7英寸)、200厘米(78.7英寸)或300厘米(118英寸)的读取范围。支持一维激光,也可以添加二维激光或CCD条码阅读器选项。  相似文献   

8.
屈平 《金卡工程》2007,11(11):48-50
一、我国RFID应用概况及效益 近几年,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国RFID的市场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的RFID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频领域(工作频率小于30MHz),在身份识别、安全门禁、电子购票、交通等领域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个人常常需要各种各样“卡片”的配合,才能完成日常的事务或工作。特别是高速发展的“RFID卡片”一多起来,人们对各种卡片的携带、管理和使用,就显得十分累赘。因此市面推出的多功能、多应用卡片便倍受推崇。由于RFID卡所允许工作的无线电频段被FCC(国际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委员会)划分为LH低频段的125KHz、HF高频段的13.56MHz、UHF超高频段的860~960MHz和2.45GHz,以及SHF特高频段的5.8GHz等多种频率,而通常一张RFID卡片只工作于上述频段的其中一个频率,最多也就是两个频率的组合,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0.
张智文 《金卡工程》2007,11(9):52-53
[编者按]科技是中国RFID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关乎国家的发展动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领域.2007年7月30日,中国RFI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科技部张智文教授在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召开的"<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宣贯会"上针对RFID的技术和标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的是,在大多数国家对无线频率进行管制的情况下,RFID无法在超过1米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除非使用UHF(超高频,即900MHz左右的免许可频率)。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3,(4):18-19
NFC是以RFID标准为基础所衍生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工作频段为13.56MHz,通讯采用电磁感应方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的通信方式,研究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议流程,使用交互建模和交互仿真的方法,对整个RFID通信系统建立模型。参照国际标准ISO/IEC 18000-6,在中国RFID的试行频段920-925MHz上,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在特定的调制方式和特定的数据速率下,主要研究了UHF频段RFID系统的读写器端在不同的系统编码方式和调制深度下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特性;最后得出信道信噪比与误符号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品技术     
《金卡工程》2007,11(2):12-13
富士通公司发布一款全新的GPS产品日本富士通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款全新的GPS产品,在导航之外,它还内置RFID功能,并且两者的性能都非常出色。这款GPS名为Tag Locator V2,富士通承诺通过它精确的经纬度测量法,能够保证把导航误差控制在3到5米之间。另外Tag Locator V2的有源RFID电子标签工作在429MHz的频段,它会向周围发送自己独一无二的ID,在200米之内,  相似文献   

15.
《金卡工程》2015,(4):49-49
西门子再次扩充其超高频RFID产品系列Simatic RF600家族阵容,推出具备更大存储容量的全新电子标签以及紧凑型可移动手持终端。全新的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RF622T和RF622L的存储容量可达4KB,能将更多数据存储在装有标签的物品上,并且可以快速调用这些数据。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09,(36):47-49
远望谷(002161)受益于物联网概念远望谷(002161)受"物联网"概念影响,上周五继续上涨,一周累计涨幅已超过50%,全日换手率超过12%。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RFID)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定位于专业的超高频RFID设备提供商。今日投资《在线分  相似文献   

17.
UHF(超高频)电子标签与 HF(高频)标签相比,具有标签体积小、读卡距离远(1~15米,与标签天线结构、读头 RF 功率以及读头天线增益有关)、读写时间快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 RFID 应用工程首选 UHF 电子标签。但是,UHF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属于分米波段,其频率的反射、折射和穿透力也比较强,对实际使用时的方向性、物品介质等有较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2,(7):50-50
富士通半导体将推出配备FRAM的RFID标签IC“FerVID Family”的新产品——配备9KB FRAM的HF频段RFID标签IC“MB89R112”。该产品可构成符合ISO/IEC15693标准的近旁型无源RFID,存储器容量为HF频段RFID标签中业内最大的9KB,还配备SPI(Sc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有望采用于嵌入及工业领域。预定2012年8月中旬开始样品供货,  相似文献   

19.
目前非常清楚的是全世界大多数(并非所有)托盘和包装箱标签将在超高频频率下读写,但暂用频率还不适用于单个物品标签。演讲者纷纷提出不同的频率——13.56MHz、超高频和2.45GHz,这些频率各个都是基于主要实地实验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1900—192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根据《通知》,目前小灵通所在的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其所用频率无条件收回。这意味着小灵通2011年前退网成定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