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占平 《经济论坛》2014,(2):4-7,18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河北省2006~201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发现,2006~2011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由2.8173 hm2增加到3.323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显著,基本维持在0.5640hm2~0.5759hm2之间;人均生态赤字由2.2509hm2增加到2.7548hm2,年均增加4.1%。万元GDP生态足迹则由0.97 hm2降低到0.46 hm2,资源产出效率在增加。  相似文献   

2.
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2 0 0 4年草海流域人均总生态足迹为2.7 2 8 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0 5 8 hm^2/人,生态赤字高达2.6 7 0 hm^2/人。从动态变化来看,2 0 0 0~2 0 0 4年草海流域人均总生态足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略微呈下降趋势,故生态赤字逐渐增加。从横向对比分析,与昆明市与云南省相比,草海流域的生态足迹较高,而生态承载力较低,因而生态赤字远远高于昆明市及云南省平均水平,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也较高。同时,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可对草海流域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估算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2003—2012年平凉市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平凉市近1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分析了平凉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结果表明,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5.242 2 hm2/万元下降到了201 2年的3.376 2 hm2/万元,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从2003年的2.253 5快速升到了2012年的5.272 8,生态足迹多样性波动范围为1.126 0~1.309 5,整体变化趋势平缓,这表明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平凉市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多样性为代价的。总之,平凉市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平凉市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生态足迹增加趋势,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平凉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青海湖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环青海湖地区4个县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青海省总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但生态足迹多样性不足;环青海湖四县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面差异极大.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等实现环青海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提出并由其学生Wackerngel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总结了前人基于该模型得出的Shannon-Weaver公式、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指出该公式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利用全国、广东省、四川省、四川南充市等不同区域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计算出不同区域层面上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分别为1.9367、1.7947、2.0526、1.1049,说明其生态足迹的发展能力均超过生态存量的发展能力。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作为特定区域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效益的时间序列计算,进行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最后.指出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李翔  王忠平  杜欣 《当代经济》2010,(17):41-43
本文研究采用能源生态足迹模型,定量核算了2004至2008年北京市能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并运用能源足迹产值、能源足迹强度、万元GDP能源消费量以及能源弹性系数多指标,分析了北京市在2004至2008年期间的能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与人均能源生态承载力成同方向变化且处于能源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对上海市1985~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入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985年的1.9340hm^2、0.1582hm^2逐年增加至2004年的3.0459hm^2、0.5805hm^2,一而同期的入均生态赤字也由1.7958hm^2上升到2.6656hm^2。同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并预测了2010年的入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最后得出,上海市入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8.
邱寿丰 《发展研究》2009,(12):80-83
为了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新进展,揭示福建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新情况,本文运用国外生态足迹方法研究最新成果,计算和分析2008年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962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445hm^2,均低于2005年世界和我国平均水平;人均生态赤字达到-1.2183hm^2,大于2005年世界和我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NFA)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0~2009年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最新进展,更准确地揭示近年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福州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快速增长,由1.3118gha增至2.3906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0.5480gha降为0.5057gha;生态赤字持续快速扩大,支撑经济发展由需要2.39个变为需要4.73个福州的生态承载力;碳吸收地在生态足迹结构中始终占据首位且呈快速扩大趋势,是福州生态赤字的主导因素;生态效率变化呈"S"形,目前福州生态效率高于福建省或我国平均水平,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10年的区域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以及对区域生态足迹和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黔东南州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呈逐年加大趋势。单位GDP的增长消耗生态环境资源逐年减少,但远高于全国,但差距逐渐缩小;1978—2010年的GDP和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r=0.977呈高度相关,充分说明黔东南州GDP的增长与环境消耗关系比较密切。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生态足迹(Y)与GDP(X)的拟合曲线冥函数:Power的拟合度最好(判定系数R 2=0.995)。拟合曲线显示,33年来,其生态足迹的增加,明显地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铜陵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M.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2000~2003年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来评价铜陵市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继而提出了铜陵市实现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包括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补偿等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钰 《经济地理》2012,32(10):127-132
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效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规划期内,天津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的总额增加,但人均值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持续降低,表明上轮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用的主要负荷来自于人口的剧增;②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2020年远期规划目标期的各项评价指标延续了1996—2010年的变化特征,生态足迹的供需更趋于平衡,生态压力依旧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③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评价和目标预测范畴。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韶关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广东省韶关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供给,并将韶关市的生态足迹、生态超载率和单位生态足迹GDP产值与其它区域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韶关市生态足迹表现为生态赤字,其生态足迹超载率低于相比较区域,单位生态足迹GDP产值低.  相似文献   

14.
白雪  王秋兵  韩春兰 《经济师》2010,(4):265-267
生态足迹法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新型的理论方法,反应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东港市1996年-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港市生态赤字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生态赤字逐年增加,为东港市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制定东港市未来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意环境的保护,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对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德兴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长,资源消耗水平依然严重;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但生态赤字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1978~2008年的农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贵州农业平均生态足迹为0.4693hm2。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贵州农业生态供给严重依赖于耕地、林地;30年来,贵州林地在均为生态盈余,这说明贵州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秀美山川取得了初步成效;贵州农业生态效率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贵州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及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北省2013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栽力进行核算,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8576hm2/人,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8355hm2/人;生态赤字高达2.0221hm2/人.由此说明,湖北省2013年处于生态超载的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后,结合当前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了安徽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计算1990~2004年安徽省各项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GDP与各种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分别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型,增加1%的GDP产出需要增加0.58%的生态足迹,且分别需要增加0.10%的能源足迹和0.32%的水域足迹。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技术经济》2015,(9):55-60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2005—2013年中国三峡库区的生态压力指数。据此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14—2022年三峡库区的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压力指数基本上呈逐年递增态势,说明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呈不断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小,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3)1978~2013年中国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产值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指数减少趋势。(4)能源足迹与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对能源足迹的解释程度最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之,人口数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