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侯鹏 《活力》2014,(10):103-103
新闻传播是传媒的第一功能,“新闻立台”是新闻类广播媒体广泛接受的传媒运营理念。在当今全球化、全媒体的竞争环境中,各家传统媒体、互联网及各种新媒体均对广播媒体构成了巨大挑战。广播媒体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充分的新闻话语权,保持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就需要在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联动中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需要我们以新闻采编播为主线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广播媒体不仅要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新性、贴近性,还要对新闻事实本身有价值判断,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整合,提出广播媒体的独家见解,传出有思想的声音,从而实现新闻报道具有“深刻性”。  相似文献   

3.
于天骄 《活力》2012,(16):117-117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首次提出的“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当时是指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所明确的意思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发展到如今,“新媒体”的内容更加丰富.又发展出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第五”“第六”媒体等的新型传播形式。网络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新媒体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其传播的道德规范却暴露出很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手机新媒体阐述,论述了新闻网站发展手机媒体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东君  陈志威  付晓波 《活力》2011,(5):198-198
本文通过对手机新媒体阐述,论述了新闻网站发展手机媒体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媒体”一词的出现,可谓是令学者们众说纷纭,对于新媒体的范围界定,也只能说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手机和网络正引领着人们进入到规模空前的新媒体时代。它们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网络传播渠道向受众提供信息以及服务等。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新媒体的自身,更要关注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爽 《活力》2014,(20):32-3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大量涌现,新媒体传播方式即时性﹑传播手段新颖性和信息回馈互动性造成电视渠道传播新闻渠道收窄,电视新闻受众群体降低,收视率下降,电视新闻一家独大局面正在向多元化的媒体格局转变。电视新闻应当接受这种局面,并且发掘电视新闻具有的独特优势,利用网络拓展电视新闻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何宇宏 《财会通讯》2014,(4):109-114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数字化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面广、自主操作性强等特点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众多角落。搜索引擎、手机媒体、网络博客微博、零售终端媒体等众多的新媒体形式,打破了传统报刊、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流程,创造了自身的价值。本文以数字新媒体的风险投资作为切入点,结合数字新媒体各细分市场的风险投资情况,建立基于数字新媒体的风险投资评价体系,并将该评价运用于对优酷风险投资评价的案例分析,以验证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邱丽娜 《活力》2012,(4):59-59
在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宰割”进程几乎是加速进行。传统媒体原有的技术和传播优势正在弱化,新媒体在内容价值、传播效果和传播特点等方面的优势让纸媒的弊端更加凸显。媒体受众已将本就有限的个人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并逐渐向新媒体转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化和可移动为主要特征,集合语言、文字、数据、音频、图像为一体,不受传统媒体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种被美国《连线》杂志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新媒体,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新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一种多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崭新传播结构正在构建,新媒体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新媒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一词,目前普遍认为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造成严重冲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党员生活在社会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理想信念和价值判断同样会受到新媒体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和复杂信息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姚婷 《活力》2011,(8):187-187
目前,媒体的新闻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提量、提速、提质三方面,但提量、提速和提质既要发挥媒体各自传播优势,又要适应媒体融合的客观要求。当下传媒市场出现的新态势和新闻竞争新特点对单一介质的广播媒体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广播的新闻传播必须更新理念、创新表现形式和手段。速度在广播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利用好一切报道手段给广播新闻报道提速,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以下是本人思考后的一点一山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越来越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工会作为连接党和工人的桥梁,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搞好工会宣传工作,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会领域现有宣传媒体包括全国性媒体、地方工会组织媒体和企业工会组织媒体。这些媒体从传播手段角度可以划分为报纸、期刊、网站、电视台、手机新闻平台等。搞好工会宣传工作,不仅要从新闻报道内容出发,还要大力开展媒体资源的整合,不断拓展工会宣传渠道,形成舆论合力。  相似文献   

14.
王延鹏 《企业导报》2009,(11):232-233
新闻传播教学是培养合格媒体人才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动手实践的意识和兴趣,要改变他们对传统媒体的认识,要给学生多创造机会去熟悉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教师还要能够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恰当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实现良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在电子、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手机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掌上终端。手机媒体成为一种自媒体在中国快速崛起。手机媒体个人性、即时性、私密性等优点,改变受众的生活。手机媒体也对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媒体通过对手机媒体的开发与完善,满足和适应了信息产品多元化、信息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融合式发展模式对我国传媒产业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我国手机媒体融合式发展的原因、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新媒体?一般来讲,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相似文献   

17.
薛伟 《活力》2004,(7):156-156
短信新闻,是通过手机以短信息的方式传播的新闻。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手机短信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短信息以手机为信息接收器,传播手段更方便,传播速度更快,而且因其书写的长度有限,正符合新闻消息快、短、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面对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冲击,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已发生了根本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而加入到方便快捷的新兴媒体之中。与传统的信息沟通渠道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和递进式两大特点,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新媒体不仅满足了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也为许多品牌的营销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此,需要在掌握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媒体在群体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具有报道时机优势、覆盖面优势、可信度优势。地方性媒体在群体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模式包括:传播时间模式:新兴媒体快于传统媒体。传播范围模式:外埠媒体包围地方媒体;传播地域模式:由地方性传播辐射全国。建议地方性媒体在群体事件中的信息传播要发挥自身优势,抢占报道时机;媒体联动,建立常态性的应急传播机制;扩大报道视角,不拘于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20.
高校报的功能定位和校园媒体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校报的引领作用.在媒体数字化浪潮席卷校园的背景下,校园媒体整合方兴未艾,为高校报发挥引领作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尽管高校报与校园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时效、传播方式等方面存有差距,但以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并借助校园媒体整合提供的有利契机,高校报在不断加强引领作用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