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马上就会超过100万亿水平,这是事实。但有人以此大做文章,把物价、房价的上涨问题全部推向中国货币超发,并以此再度逼迫中国政府执行紧缩货币政策,同时推高人民币币值,那这个问题就不是小问题了,因为它关乎中国前景。实际上,这样的言论正在严重误导公众预期,而股票市场也正在做出激烈的反应。如果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  相似文献   

2.
乔利平 《中国经贸》2014,(16):153-154
本文分析了现下我国货币供给的机制,并对货币供给量快速增长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以此来更加深刻了解我国的货币供给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对未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进行一些探讨,并对抑制我国货币供给高速过快增长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7,(10):49-49
沪市轻松跨过4000点,越来越多的人提醒:中国股民正在进行刀尖上的惊魂之舞。但穿上红舞鞋的人,已经身不由己。中国股市会向何处去?“涨”——就一个字,起因仍然是泛滥的货币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6月8日】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的渐进式外汇政策无助于将其拉出已陷身3年的货币泥潭。在中国现行的货币体制下,为了消化规模庞大的贸易顺差,国内货币供应量一直被迫以过快的速度膨胀,而这种膨胀本身又起到了进一步加大贸易顺差的作用。就这样,货币膨胀推高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反过来又加剧货币膨胀,两种趋势彼此推波助澜,使中国如同置身货币陷阱,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商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对策。讨论大部分是围绕着钱的问题——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的担忧,还是中国央行提出的以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向全球货币改革贡献力量的一大因素一直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事实。不过,现在有初步迹象显示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马宇彤  高珂  曹博 《魅力中国》2010,(29):320-320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它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早已经不能置身于世外。本文以此背景论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汇率改革之间是相互动态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5,(24):24-26
当中国政府依旧坚守其汇率体制之际,中国货币当局正在大力推进国内金融体系其他领域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8.
唐永光 《特区经济》2011,(1):99-101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此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并以此来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东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制度性安排的快车道,这也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创造了条件。另外,美元区与欧元区的相继建立和运行不仅证实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问题上取得成功的信心。本文将要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问题做以探讨分析,从而说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张梦 《环球财经》2005,(3):82-83
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和马来西亚处在类似的货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来西亚及中国汇率体制的改革、汇率的调整,存在共同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货币超量投放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就像输血急救一样,只能在流动性缺乏的情况下取得短期效果;血液本身并不是药方。中国货币存量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天量数字背后透射出何种经济问题?货币有没有超发?如果是,超发了多少?货币超发的"老虎"是从哪些"笼子"跑出来的?超发货币流向了哪里?超发货币引发了哪些问题?超发真相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GDP增长  相似文献   

11.
怎样看待“超主权储备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思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上,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中国。因为今天的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走势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中国对美元资产的“信赖性”。如果中国投出了不信任票,那么,美国市场的资本流出一旦发生,不仅会加快动摇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格局,也会挽回和改善美元储备国家的财富损失和非美元储备体系国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局面。所以,欧洲很多国家都赞成中国周小川行长改革美元货币体系的倡议,不少人都希望中国在这场货币体系改革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沪港经济》2009,(3):22-25
东亚区域内金融合作正在加强 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央行宣布签署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约定的3年期限(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和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约定规模之内,双方可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推动双边贸易发展。双方还同意探讨将互换货币兑换成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及比例。  相似文献   

13.
何燕 《山东经济》2004,20(1):36-38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全球化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最终目标是妄现全球统一的货币体系,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各国之间的货币合作与协调,这对于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以及更有效地防范各地区的货币危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目前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经济过热,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 中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与日俱增,但与美国财长保尔森施压毫无关系。作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现已过热。货币供应增速失控、通胀风险加剧、股市狂飙和外汇储备激增促使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黄金非货币化”问题。第一,从历史的结果看,货币并非必须是黄金或具有商品性;第二、从货币理论史的发展看,“黄金货币论”其实质是“货币金属论”的翻版;第三、运用马克思唯特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后认为,“黄金非货币化”是对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和马来西亚处在类似的货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来西亚及中国汇率体制的改革、汇率的调整,都存在共同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一项举措,货币经纪公司最早在2001年就被明确提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组建货币经纪公司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据央行行长周小川透露,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中国将逐步对外资经纪公司开放外汇、货币和债券市场。中国拟设立合资货币经纪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GDP长期运行在两位数增长之上,使我国快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然而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货币供给似乎已被“遗忘”,但由此埋下的“症结”却随着经济大潮的退却浮出水面。本文对我国货币超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警惕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遇到的障碍.为我国货币发行机制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扩张财政政策的认识和运用,一般限于扩大总需求、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在货币经济中,财政政策实质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因此必然与货币供给相连,从而引起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动,这会对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产生诸多影响。重新认识财政政策引起的外生货币供给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的联系,有助于我国目前正确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回归货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1978至2011年间中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的互动机制。本文将中国内生性货币供应机制融入货币主义理论模型,阐明其与新凯恩斯现代宏观模型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构建动态模型系统,以信息准则和序列相关性双重约束设立计量模型,对通货膨胀率、真实经济增长率与货币增长率的互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中长期,货币增长率都显著驱动通货膨胀,但对真实经济增长却没有驱动效应。因此,调整货币供应机制是管理通货膨胀的关键。但是要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有效调控,就必须改变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执行模式,而货币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折中与融合为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