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3日,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宣布,经中国相关部门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中国国债。国内有评论说,这是日本第一次获准购买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首次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日本     
《上海经济》2012,(4):72
日本获准购入65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债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3月13日说,经中国相关当局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这是日方首次公布获允购入中国国债的额度,规模超出了市场预期。安住淳表示,从加强日中两国经济联系的初衷看,这是"合适的购入规模"。安住淳说,购入中国国债的一些技术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3月13日说,经中国相关当局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这是日方首次公布获允购入中国国债的额度,规模超出了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4.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16,(7):14-16
央行首次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提升人民币债市透明度
  上海证券报6月16日消息6月15日,央行公布自当日起,中国国债及其他债券收益率曲线会在央行中英文网站发布。其中,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是用于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利率的人民币代表性利率。国债及其他债券收益率曲线是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一组图表,旨在反映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各期限结构的到期收益率。这也是央行网站首次发布中国国债等债券收益率曲线。  相似文献   

5.
新语     
《中国经济快讯》2013,(21):13-13
5月29日,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日本债券的持有量达到20万亿日无合1.4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连续3年成为日本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25万亿美元(合7.65万亿元人民币),仍稳居首位。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债权国。  相似文献   

6.
2010年1至5月,中国投资者净购入日本国债1.28万亿日元,这显著超过了2005年至2009年中国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净购入额,从而引发国内外舆论的重点关注。中国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在2010年上半年显著增持日本国债?增持日本国债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意义何在?增持日本国债具有什么样的风险涵义?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7,(16):7-10
中国债市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太小 在2007年3月5日的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向与会代表指出中国政府将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步伐。这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我们认为这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以美元计算,中国官方债市已成为亚洲最大(日本以外)的债市。截至2006年底,中国国债和准国债的总规模已达到6650亿美元,在亚洲国债市场(日本以外)中所占的比重为42%。  相似文献   

8.
张明  丁美菊 《环球财经》2010,(3):102-102
2009年12月末,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7554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美国国债投资者(日本同期持有美国国债7688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焦点·时事     
时事:100家在华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7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7月15日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在华外资银行机构达到在中国设立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 在这100家机构中,53家已获准向中资企  相似文献   

10.
罗真  杜进军 《西部论丛》2008,(10):62-63
国债回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投融资工具,国债回购市场本质上是一个资金拆借市场。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国债回购仅允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进行。2002年4月8日,央行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的第五号公告,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这一政策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少数有资格旬同时参与两个市场交易的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4月份的第一周,日本央行买进了共1.2万亿日元的日本长期国债,自此,日本超级量化宽松政策拉开了序幕。受此影响,日元全面大幅走软,对主要货币均贬至新低,其中对人民币日贬值幅度达5%。据中国银行的数据显示,这是2000年以来日元对人民币的单日最大跌幅。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乡镇》2012,(7):24-25
中国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国家财政部6月14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定于令年6月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财政部曾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在港发行60亿元、80亿元及200亿元人民币闻债。官方称.财政部2012年继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吲债并稳步扩大发行规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债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债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前瞻新中国发行国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折合人民币3亿元,1954—1958年中央政府又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33-54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一时期所发国债均未上市流通,1968年初全部偿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2312-74亿元,国债余额约8000亿元。年度国债发行额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891亿元。同时,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  相似文献   

14.
张燕敏 《浦东开发》2001,(10):38-39
中国加入WTO,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问题尤其引人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12月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批准汇丰、花旗等9家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目前,在上海浦东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达25家,其人民币业务存贷款总量占大陆境内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总量的80%。一、 浦东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现状及特点浦东新区有外资银行49家,其中25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发展较快,盈利水平较好。据统计,至今年6月末,…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将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按照和许多国家达成的协议,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年之后,外资银行将获准在中国经营外汇业务,五年之后,外资银行将获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从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来说,有代表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为数不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6.
最大债权国困境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汇储备额居世界首位的中国而言,除美国国债外,并无其它合适的投资形式可以满足中国外汇储备管理要求,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中国因此陷入了最大债权国困境,增持、减持左右为难。解决最大债权国困境的金融策略在于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走出了正确一步,但需解决境外人民币供给与需求意愿的现实障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但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最大债权国。根据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超过8年来始终占据首位的日本,9月中国增持幅度近436亿美元,刷新了年内增持最高值。  相似文献   

18.
陈建军 《环球财经》2003,(11):66-68
在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本身尚存巨大悬念的情况下,与其相关的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能否获准推行,没有人敢打包票。  相似文献   

19.
吴敌  余斌 《亚太经济》1998,(2):41-43
目前,已有美国花旗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获准在我国经营人民币业务。这是我国金融业对外有限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表明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对外开放人民币业务,给国内银行业也带来了巨大冲击,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消除或减轻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所带来的冲击。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较为封闭和低效的状态,由于存在明显的垄断行为,低效率的国内金融机构获得了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20.
近期,尽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一再声明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许多外国银行依然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所以,它们继续大量收购中国国偾,期盼通过拥有大量中国国债的方式,囤积人民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