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靓 《魅力中国》2010,(25):179-179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而鲁迅在表现这一深刻思想内涵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强有力批判。鲁迅赋予了狂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灵魂,借他的口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就从文本出发浅析小说丰富的内涵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认识老中国"的思想结晶,书中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等等问题做了深入阐发。本文则旨在对书中的理性与"唤起理性"的士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这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主要包括文化全球化思想、资本主义文化的双重属性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等。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仍有其价值: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编辑絮语:《何谓文化》一书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厚重的文化读本,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在生命层面上展开回忆,回忆了与巴金、谢晋、黄佐临、周恩来,白先勇,余光中、林怀民等文化巨匠的交往经历,回忆文革往事,从这些大家身上找寻文化的奥秘。值得注意的是,余秋雨在书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历年来媒体和个人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  相似文献   

5.
冯影 《魅力中国》2013,(32):80-80
邵力子是为五四时期传播新思想的文化健将,他以《觉悟》副刊作为唤醒民众觉悟的重要阵地。当时,继宣传共产主义的《新青年》之后,邵力子主编的《觉悟》不但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还讨论了五四时期青年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辛普森一家》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动画片,2008已经进入热播的第十九个年头。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辛普森家族最能代表美国文化的精髓,也最受民众青睐,是美国流行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渗透在各个方面。它史无前例的成功主要在于通过描述一个平凡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日常荒诞的经历,毫不留情地、辛辣地讽刺了当今的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易”产生在文字出现之前,用符号“--”表示阴爻,用“-”表示阳爻,叉用阴爻与阳爻的不同组合而构成八卦(经卦),两卦相重又构成六十四卦(别卦),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自古以来《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汉代班固在《汉书》中称易学是“天道之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指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台湾学者周鼎衍先生说:“易在文学之先,即已揭示人天大道之体系,故凡我国一切学术思想,不分儒道墨法阴阳兵刑各家,胥肇于此。几千年来,垂为立国之最高宝典。”《易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根,构成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模式、伦理观念、价值系统、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的一部"长河小说",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人格魅力。其中对自由生命的向往,对理想真理的追求及对西方精神的整体反思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赵敏 《黑河学刊》2013,(8):33-34
《共产党宣言》中对文化思想的表述,表明文化全球化的思想应该是各民族的特殊文化溶入世界大文化之中,成为世界共同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文化的主体是现代工人阶级,对于文化定位应该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王能高 《魅力中国》2014,(18):272-272
广告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中国是一个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的古国,广告中巧妙地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受众的认同。央视马年春晚的公益广告《筷子篇》的成功传播就是一个典型的倒子。本文以《筷子篇》为例,从中分析出其蕴含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希望能对广告人在今后的广告创作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简练,散文尤其如此,周作人在评价鲁迅的语言风格时甚至说他有“文字上的一种洁癖”.纵观鲁迅先生的各类作品,都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言简意丰,展示出其非凡的语言才能和表现技巧.这些简练却深富内涵的语言是先生深厚的文化素养、词句的个性发挥以及对普通 语言的创造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涂翠平 《老区建设》2008,(20):45-46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从“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迅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13.
《西王母大传》是中国国学学者、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任玉贵先生精心策划,潜心研究,在阅读大量古籍经典的基础上又深入古地今地,田野作业,花费四年多时间完成的,与先期出版的《发现古昆仑》是研究昆仑西王母文化的姊妹篇,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其中多篇见解独到的文章先后在《柴达木开发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群文天地》...  相似文献   

14.
孙华 《辽宁经济》2007,(4):103-103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人生与社会方方面面的真谛。然而由于国学教育的断层.其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使得中国的企业管理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而自身的文化根基十分脆弱的尴尬局面。当前国内外的精英之士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缺失所带来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问题,因此出现了复兴国学的一股热潮.为了不使这股热潮演化为形式上的赶时髦.必须从实质上、在实际中来消化和吸收中国文化的内涵。正如美国金融专家欧阳文在针对西方文化和现实的一篇演说《论文化》中所讲:“除非你能把希腊语言和文学中的美引进你今天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否则研究希腊文化有什么用处。”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成就卓著的翻译大家,正是源于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中英文的精通,创作并翻译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间性理念.本文通过列举《浮生六记》的主要译文事例,从文化间性这一角度对其翻译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白鹿原》小说当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田小娥之死,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也是自己起来反抗命运的勇敢女性;朱先生之死,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与扬弃;芸芸众生之死,虽然渺小,但是它们沉积下来即是厚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黄仕美 《魅力中国》2014,(15):89-90
《百年孤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时,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曾令许多的中国作家感到被震撼和膜拜。而魔幻现实主义的根基是“来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捕捉与浓缩,同时也是生活的再现与升华,而作为乡土小说家的贾平凹,在他的家乡系列小说中,展示的是他家乡特有的乡土气息,有着与《百年孤独》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而足带有各自地方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历史底蕴。从两部作品的小窗口,浅谈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民族意蕴和地域差异,从此深入的了解魔幻现实主义,了解我们的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日益扩散.“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手法对我们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也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影视作品《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现代商业运作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两部作品同时揭示了一种关于人性的最底层的朴素的真善美以及对和谐文化的不懈追求,而它们的存在也正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倡导和谐文化也理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9.
《家》 不仅是巴金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巴金十分关注女性的命运,对懦弱的人怒其不争,对幼小生命充满了同情,对底层民众怀有悲悯的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巴金的《家》 带来了广泛的人文意义,具有的创新的人文意义,从而取得了更高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悦 《魅力中国》2012,(35):6-6
在《蓝色狂想曲》中。我们可以看出格什温创作上的某些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旋律,他的旋律丰富动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另外就是鲜明的节奏和切分音的使用;在对主题、动机等材料的处理上,格什温基本没有进行发展或展开.而是较多的进行重复,在重复中使音乐具有即兴变奏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