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承骏 《东北之窗》2010,(24):67-69
19世纪初叶.在大连的土地上就有了第一家玻璃制品厂。这家日本人在大连开办的硝子株式会社.就是大连玻璃制品厂的前身。这间玻璃制品厂虽然是日本人出资开设的,可是多年以后,中国工人掌握了玻璃制品的制造技术,一些精关的玻璃制品在大连工人的手中成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1,(4):14-14
湖北武汉一所小学,全班63名学生中诞生了32个“小头头”: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 班级挑选一些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这是常规的班级管理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应然举措。在班级干部的选举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既能激发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也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锻炼机会,这些本无可非议,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过多的设置班干部,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周刊》2009,(32):24-24
从持有8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巨大的市场和人口来看,中国有一天超过日本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没有必要因此对中国感到自卑,或者害怕“美中G2时代”的到来。日美两国迄今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领域是G2,今后也将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快讯》2009,(32):24-24
从持有8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巨大的市场和人口来看,中国有一天超过日本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没有必要因此对中国感到自卑,或者害怕“美中G2时代”的到来。日美两国迄今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领域是G2,今后也将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开放潮》2005,(5):7-8
最近,一些支持日本右翼教科书的日本企业和团体的名单被公诸报端,挂在互联网上。于是一场有针对性的抵制日货的行动开始了。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几何数级的速度发出“抵制日货”的倡议,一些商业企业把日本生产的商品从柜台拆下来,许多日本品牌的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这一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涌汹的中国民间“抵制日货”行动,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抵制商品将损害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对外合作与发展。此后,《解放日报》等许多媒体发表了一些学者观点,如《为什么不能盲目抵制日货》、《抵制日货不是“爱我中华”》等。上述现象表明——  相似文献   

6.
就象人的姓名起得好,没见面就能给人好印象一样,产品的名字起得好,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就很容易被消费者接纳。如何为产品起一个顺耳的名字,成为企业绞尽脑汁的问题。一些企业在为产品起名字时,热衷于用洋名,明明是国货,也起一个洋里洋气的外国名。报载,近两年来全国新登记注册的商标,有36%取了洋名。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些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浮躁不安的不成熟心态。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取洋名,其动机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心态在作怪,将国货取洋名,混淆视听,让消费者当洋货买去。遗憾的是,这一招还真灵…  相似文献   

7.
王莉 《魅力中国》2014,(13):228-229
“どうも”是日语里使用起来最为方便的一个词,被称为日语中的“万能词”,几乎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有人说日语的交际非常方便、简洁。当别人对你说‘どうぞ’时,你只要回答‘どうも’就行了,知道了这两个词,在日本就可以生活了注1”。虽然这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どうぞ”和“どうも”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本文从“どうも”的意义和使用场景来探讨其深藏着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利贷现象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对于日本来说,高利贷则是一大难于根治的“毒瘤”。近年来,日本已成为高利贷者的天堂。高利贷者的兴风作浪,给日本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从侧面显现日本经济不景气现状。  相似文献   

9.
洗衣机诞生之后,日本夏普公司利出心裁地从公司各部门抽调一名女性员工,组成“女性眼光发展组”,专门负责从女性消费者的角度去衡量产品怎样更适合女性消费者的“口味”。经调查得知,日本国内大约有50%的主妇有全职或兼职工作,其中70%的主妇总是在清晨洗衣服,而这一时刻又是主妇们非常渴望多睡一会儿的黄金时间。公司根据信息反馈,在原机型的基础上,迅速改进出一种新型的“早晨”全自动洗衣机,受到广大日本主妇的青睐。其实,除了“早晨”全自动洗衣机是借女性的眼光开发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新产品也是请了女性做“市场…  相似文献   

10.
日本航空公司创建于1951年8月,从开始只有数架租赁飞机发展成拥有近280架飞机及近5万名员工的航空公司.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其航线遍布亚洲各地。2010年1月19日.备受关注的亚洲航空业巨人——日本航空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这是日本历史上除去金融业外最大的破产案。  相似文献   

11.
张美华  俞泳欢  张洁 《魅力中国》2011,(11):219-219
《菊与刀》是鲁思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等级制度、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对于理解当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本尼迪科特的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对福岛大地震中日本人的一些行为和日本政府震后救灾的方式进行浅析,从而对我们了解日本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名纺织企业——钟纺集团公司的经营危机震撼了日本列岛。它的困境,正是整个日本纺织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不论对于中国人还是对于日本人,酒都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样,现在的酒文化也不单单指酒的本身,更多地溶入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交际习惯。本研究从居酒屋文化出发,通过分析日本人在居酒屋中的各种习惯,进而讨论日本人的"横向社会特征"和"纵向社会特征",并得出结果:1)居酒屋中的横向交际远多于纵向交际,又不完全放弃纵向结构的习...  相似文献   

14.
韩国新村运动后期的问题就在于,农村没有提供更多的岗位,一些配套措施没有跟上,新村运动也就到此为止了。大量人员还是从农村向城市发达地区流动。在这方面,韩国曾经学习日本失败的经验,中国就不要再走韩国所走过的弯路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小橹 《当代陕西》2008,(11):50-50
最近在农村调研时,笔者发现一些地方认为一涉及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甚至一些地方和学者提出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买卖”问题,这很让人担心。从中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改革上,一定要“摸着石头过河”,避免因急躁冒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元 《走向世界》2010,(7):28-31
外企“逃跑”现象 2008年10月,广东大型玩具出口企业合俊玩具厂突然倒闭,老板逃跑,姊妹玩具企业同时倒闭,导致7000多名员工失业。也就是从这起外资企业倒闭案,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金融危机的来势汹汹。  相似文献   

17.
“年贺状”是日本人在新年之际,向自己的亲人、同事以及朋友等传递新年祝福和问候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对日本的“年贺状”进行深入的了解,会发现它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性格特征、文化背景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通过“贺年状”的介绍和了解,进一步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并探讨了“贺年状”与日本人性格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肖德安 《东北之窗》2011,(15):10-10
日前,武汉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80天,问责机关干部537人,先后有7名局级干部、58名处级干部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83人被司法机关立案查处。武汉市的“治庸”,无疑也包含着“无为问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近来翻阅报纸,有两则关于日本人生财有方的报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则是讲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要脱贫致富几乎成了不可能。村民们后来想.自己的生存条件这么差,但对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城里人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何不倚落后卖落后呢。他们说干就干.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模仿原始人生活:栖于树巢,穿树叶编织的衣服……不久;他们这一奇特生活方式被日本舆论发现,各种媒体纷纷报道了过着[原始人生活]的小山村的情况。这样,不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城里人!许多外国人也以到…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表现为由资本所有者家族世袭经营者的地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普遍现象,至今,包括欧美诸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小零售商和在组织上采取法人形态的小企业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家族经营的现象,家族企业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像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大财阀,无一不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既是家族企业,就很难实现家业长盛不衰,即所谓“富不过三代”,而在日本,“富过三代”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拥有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经营历史的企业,商店随处可见,在许多传统技艺,民族艺术领域,可以经历一二十代家传而不中落,日本企业因何保持“家运”长久不衰?在从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寻找答案的同时,我则认为,继承制度(包括人的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