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4—16世纪最早开始于意大利而后又在西欧各国深入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对人的理性的高度弘扬。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与现代化转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不渗透着科学理性精神和人的主体性原则,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理性和谐,这说明启蒙精神已经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积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了。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着重考察思想启蒙的历史渊源,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启蒙的历史变迁,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次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下,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既继承又批判的态度,吸收其精华成分,警惕其消极因素的渗入,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近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越来越面临着双重境遇: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被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着;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的急剧变化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普通民众中日益被边缘化。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的这种双重境遇,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进一步结合,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认真总结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深入发展和扩张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发展所推动的、以国际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和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中国层面的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反映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社会主义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王雪 《黑河学刊》2014,(1):61-6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以及中国具体实际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作用。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受到了阻碍,改革开放有倒退的危险。在这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科学态度、经验总结、成果认同三个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则成为理论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地探索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引领问题,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首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功地实现了对旧科技观的改造,形成了具有自身作风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其次,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科技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第三,认识到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贵清 《乡镇经济》2010,1(1):24-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合,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寓于全球化进程当中。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开放性。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具体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拓展。其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坚持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坚持基础与发展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其三,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并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又要依据新的社会实践,寻求创新、发展。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侈谈创新、高谈发展,会把人们的研究工作引到邪路上去。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很大的突破、很大的创新,比方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让民营经济存在与发展,等等。既是实践创新,也是重大的破天荒的理论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有机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实践的新局面。在长达30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特殊人口国情的现实基础,巨大政治胆略和理论创新勇气的主体条件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16.
耿姗姗 《魅力中国》2010,(23):80-80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些人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进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7.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7,(20):30-3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尤其强调了,改革开放虽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过程,探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过程中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成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先后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高度浓缩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三个历史决议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理论创新发展、开创事业发展新局。这六方面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的贡献分别进行了阐述。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具体方向、目标和路径;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出新的时代主题,实现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确立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他对马克思主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