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金融发展与城乡差距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主要基于中国1996~2012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SYS-GMM对政府城市偏向制度下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城乡偏向制度下,金融发展规模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金融发展效率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城市偏向制度,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公共服务支出以及农业支出均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并以此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居高不下,可能成为制约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选取2004—2017年的中国省际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的面板数据模型,着重分析了通货膨胀、金融发展等金融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起到了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金融发展则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金融发展反而拉大了收入差距。此外,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反而会拉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选取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农村金融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四个指标进行协整分析。进一步探求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影响。据此,本文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遏制农村资金外流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地方政府行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干预行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考虑政府行为时,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只能产生微弱的正效应;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金融发展,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才是造成现阶段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关键原因;政府干预主要不是通过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对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3—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财政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上述三个地区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和财政支出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金融发展规模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则有抑制作用。三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普遍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农村社保金融应作为整个社会社保金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共享所有一切政治、社会和经济资源,从而形成完整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农村社保金融抑制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如果不调整战略思路,仅仅改变作为内生变量的社保金融政策,对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质性社保金融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社保资金供给是农村社保金融的基础环节,而社保基金的投资和保险金的计发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对广西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金融效率、金融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金融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的指标,运用1990-2012年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金融支持广西城乡一体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和短期的动态调整机制。据此,提出了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2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库茨涅茨效应角度分析认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等,金融发展伴随收入差距拉大;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城乡金融发展逐步回归均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当前政府正着手于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预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将有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19.
财政收入水平主要指财政收入的数量水平,包括财政收入的名义量水平、相对潜在财政收入水平实际征收的量的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公共开支需求的量的水平等三方面含义。财政收入质量主要指财政收入内在属性的好坏,包括收入构成状况的好坏、收入真实性的好坏以及收入成长性的好坏。基于上述含义,构建评价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与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对广西财政收入水平进行纵、横向评价并与国内相关地区进行比较。基于协整理论与ECM模型分析影响广西财政收入水平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广西财政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金融发展的视角研究了其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并通过42个国家1995-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经常账户余额有显著的负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金融市场较完善,其经常项目更容易发生逆差,在发展中国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会使经常项目顺差减少。解决经常账户失衡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缩小各国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发展和创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缓解居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