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桂北山区的水稻生产已普遍推广应用塑盘育秧抛栽技术,部分地区还推广应用了塑盘育秧免耕抛栽技术,现将水稻塑盘育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介绍如下:一、秧床不培肥。据笔者多年调查,不管是采用旱育秧还是半水育秧方式,普遍存在秧床不培肥现象。由于秧床不培(施)肥,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抛秧更兼有育秧方法简单易懂、育后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抗性强、抛栽后立苗发根迅速、分蘖早、产量高等优点,对水稻高产更加有利。经多年试验示范,旱育抛秧水稻平均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抛秧更兼有育秧方法简单易懂、育后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抗性强、抛栽后立苗发根迅速、分蘖早、产量高等优点,对水稻高产更加有利。经多年试验示范,旱育抛秧水稻平均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4.
编织布+旱育保姆育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织布+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是广西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采用编织布+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培育出来的秧苗具有: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好起秧、秧苗带土能抛、抛后立苗快  相似文献   

5.
提高抛栽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是保证足穗大穗和创高产的关键。抛栽的三大目标是:第一,抛走穴数,达到个人所设计的密度,我地区适宜密度为1.6-2.2万穴/亩;第二,穴距之间要抛得匀,不重叠,不出现大空间;第三,抛后立苗活棵快,隔天能发根,5天立好苗。要实现上述三大目标,须切实抓好以下八大关键措施,即一提高,二施肥,三衔接.四早抛,五合理,六推薄,七坚持,八协调。一、提高整地质量。水稻抛栽秧苗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整地要达到深、平、软、净(20厘米以上,平如镜子面,泥浆软、田间卫生好),…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对中国柑橘市场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柑橘产销现状特点及其展望   (一 )供给 :生产与加工1.栽培面积、产量、单产。 1998年我国柑橘面积已达 14 4 .1万hm 2 ,产量 110 9.8万吨 ,与19 78年相比 ,分别增长 8.1倍和 2 9倍。栽培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占世界柑橘栽培总面积的2 0 % ;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位居第 3位 ,占世界总产量的 10 .8%。但单产水平仅为7.70 7吨 hm2 (折合 5 14kg 亩 ) ,为世界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的 2 0 .9%。其中甜橙 6.68吨 hm2 、宽皮柑橘 6.0 8吨 hm2 、柠檬和酸橙 5 .5 83吨 hm2 、柚子 6.80 5吨 hm2 。随着各地果园中大量幼…  相似文献   

7.
旱育抛栽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新的水稻移栽技术,特别是旱育秧与抛栽相配套,能有效地解决浅植问题,充分发挥水稻旱育秧的增产效果,有利于获得高产。但在我地推广水稻旱育抛栽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这不仅造成收割困难,而且对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生产上必须加强防止。 一、水稻倒伏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是一项省工、省力、省种、省秧田、省生产总成本 ,增产增收的水稻种植新技术。为了探索该项技术在本地区的经济效益 ,笔者连续三年对全区十几个县市的塑料软盘育秧抛秧 (以下简称盘育 )、旱床育秧手插秧 (以下简称旱育 )、湿润育秧手插秧 (以下简称湿育 )的投入、产量、效益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一、早、晚稻盘育、旱育、湿育的物质投入  根据对吉安地区 1 996— 1 998年三年的调查实证表明 (表 1、表 2 ) ,盘育早、晚秧的成本与旱育秧苗基本持平 ,而比湿育早、晚秧每公顷减少物质费用 45 3 6元。每公顷用工投入费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技术 ,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改变了千百年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插秧的历史。南康市在推广农业良种良法中 ,把推广水稻抛秧技术 ,作为提高粮食单位产量 ,增加总产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效益分析。南康市从 1 997年开始引进水稻抛秧技术 ,由于政府的正确引导 ,技术人员的抓点示范作用 ,抛栽面积已由开始之年的 2 3 0亩 ,猛增至长去年的3 2 .9万亩 ,抛秧技术普及率达 70 % ,据调查统计 ,早稻抛秧平均亩产达 4 45公斤 ,晚稻抛秧平均亩产达 4 1 5.5公斤 ,比手栽增产 3 5.5公斤 ,增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春耕备耕生产进入关键期,江西省兴国县总体形势看好,但由于气候(前段时间久雨低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仍喜中有忧。一喜:大力推广良种良方法。今年该县农业部门引进水稻新品种46个,早稻主导品种有欣荣优2045、五丰优623、五优157、金优458等,已落实早稻新品种展示面积50亩,同时还落实工厂化育秧点1个,育秧面积5亩;集中育秧点145个点,  相似文献   

11.
一、土传病害的防治 枯萎病、线虫病可采取以下4种方法防治:(1)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日光温室需尽量建在无病地块上,老棚应更换土壤。(2)采用嫁接法。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结瓜早,产量高。(3)高温防治。在7月晴天用薄膜盖棚3~5天,使棚温升高到55~60℃,以杀灭病菌。(4)药剂处理土壤。翻地时每亩撒施涕灭威 4~5公斤,或生石灰50~100公斤,然后立即浇水,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杀死线虫。 二、叶、果、茎病害的防治 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病毒病等可采取以下3种方法防治:(1)真菌性病害或有霉状物生成的病害选晴  相似文献   

12.
旱育稀植是水稻育秧继两段育秧后的又一新的育秧技术。它的主要优点,一是能促使秧苗矮、健、壮,低位分蘖,同期播种30天苗龄的旱育秧比两段育秧每株多分蘖1~2个,好的在3个以上;二是旱育秧根系发达,带泥浅植不返黄,秧苗来势快,抗逆性强,有效穗增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无盘育秧技术已于2019年被列入湖南省集中育秧技术之一,在20多个县(市)双季稻或一季稻生产中进行大规模应用,同时在湖北、四川等多省单季稻生产中继续开展示范应用。杂交水稻移栽与直播栽培相比,更有利于控制杂草、防止倒伏、延长水稻生育期。但是,水稻育秧尤其是机插育秧的技术环节复杂、用种量大,推广难度较大。历经7年研  相似文献   

14.
李鸣 《农家之友》2005,(7):21-21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一般比较湿润育秧苗节省水50%,节省种子30%,节省秧田80%。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产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亩增产50公斤-80公斤,增产10%-18%。  相似文献   

15.
一、水稻:10月份连晚与单晚水稻均进入生长后期,后期重点抓好:1.水分的管理。水稻齐穗后,灌浆开始,这时田间需保持一定的水层,应进入薄露灌溉,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活到老,防止断水过早。2.适时收获。水稻收获时间对实收产量影响较大,因此适时收获尤其重要,一般当田间成熟度达  相似文献   

16.
盆栽桃树,不但美化环境增加乐趣,而且可得到美味佳品。盆桃栽培后2~4年结果,初期一盆可结1~2公斤,进入盛果期后,一盆能结果5公斤左右,如果盆桶规格较大,管理得法,产量还能增多。现将盆栽桃树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盆:1~2年生苗木,可栽在20~25  相似文献   

17.
<正>"用基质代替自备营养土,有利于培育出高素质无病菌粗壮秧苗,大大减少插秧故障率。"贵池区农委农艺师史雨生告诉记者,工厂化育秧营养土需求量太大,经测算:每亩20盘,每盘3.5~4.0kg营养土,机插1000亩就必须备好营养土70~80吨。营养土的备制将是工厂化育秧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个制约因素。贵池区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引进了江苏一家公司生产的水稻育苗基质来代替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施用葵花牌壮秧剂育秧,可提高秧苗素质及水稻产量;小区试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葵花牌壮秧剂育秧的早稻每667m2可增产稻谷22.6~46kg,增产4.3%~9.1%,晚稻每667m2可增产稻谷21.3~28.9kg,增4.6%~6.1%,增产效果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全年可增加纯收入96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一、水稻大棚育秧的特点与优点1.水稻育秧保温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凸显,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要求。水稻机械化种植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除了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机插秧秧龄弹性小等问题外,在北方寒地稻区和南方连作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内江地区在继续巩固温室两段育秧的同时,大面积推广了地坑、旱地、水田等不同形式的地膜育秧技术。为了保证水稻育秧技术改革的成功,全区普遍推广水稻地膜育秧技术承包责任制,在省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和省作物学会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统计,全区各种地膜育秧方式共播种杂交稻种249.42万斤。移栽本田145.91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52.5%,安岳县达到80.7%。实践表明,地膜育秧不仅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而且可以获得比温室育秧更大的经济效果。地膜育秧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