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进出口贸易中CO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部门分析,同时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产生的直接与非直接CO2排放相联系.结果显示我国部分行业是CO2净出口行业,但更多的是CO2净进口行业,最终使得我国成为一个CO2净进口国.具体来说,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仪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是主要的CO2出口行业,而CO2进口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非能源采选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各省区CO2排放控制及减排压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省区十二五期间的CO2排放控制量进行测算,分析了各区域减排的压力和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各省区完全执行国家减排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国家整体减排目标实现92%以上,十二五减排目标还不能完全实现。2015年全国30个省区CO2排放总量达到152亿t,十二五期间增加排放量40亿t。虽然排放强度目标设置为下降,但是2015年各省区CO2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仍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加量在数量上差异较大,分布上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增加量高于其他地区。对比了各省区十一五期间的实际增量和十二五控制增量,发现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减排压力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减排压力较小。在基期年和目标年,文章都具体分析了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增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最后针对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各行业需求变动对CO2排放的影响,文章考虑产业关联状况,基于里昂惕夫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建立CO2排放量对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的弹性分析模型,并测算了中国31个行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份额变动对CO2排放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了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调整的关键部门.研究结果表明:其他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食品和烟草业是消费结构调整的关键部门,增加这三个部分消费需求占比,同时减少煤炭采选产品的消费需求占比对碳减排具有最大的作用.其他行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业是投资结构调整的关键部门,其中减少对其他行业的投资份额,与此同时不管增加哪一产业的投资份额均有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CO2排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对江苏省1996~2010年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能源效率等因素和CO2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江苏CO2排放的因素主要有GDP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其中GDP呈正向驱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呈负向驱动效应,且GDP对CO2排放的影响超过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同时,预测结果表明:江苏CO2的总体排放量仍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7.34%.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玉珑  黄守军  孙睿  冯天 《技术经济》2010,29(2):89-92,114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市场中独立发电商与电网公司之间的合作激励,提出厂网合作的CO2减排调度模式。基于CO2减排调度规则及独立发电商报价系数对竞价市场的影响,确定了厂网合作方式与约束条件,构建厂网合作模型,求解出最优合作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增量收益分配方案。最后,通过实例检验了所述调度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8.
9.
贾真  杨小辉 《技术经济》2020,39(9):101-109
外国直接投资(FDI)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为了分析FDI对CO2 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6 年省际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利用GMM方法构建了FDI对不同地区CO2排放影响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东北地区FDI对CO2排放具有双门槛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最优区间为(8.8939,,10.4714),华北地区不存在门槛效应。东部沿海、东南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和西南六个区域存在单门槛效应。其中黄河中游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槛值为最优区间,而其他五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低于门槛值为降低碳排放的最优区间。各地区应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外国直接投资负面清单,并通过金融优惠、构建技术共享平台等方式降低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对中国政府体系最突出的影响就反映在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这种分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已是一个研究共识。在当地消费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本地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当地的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中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投资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偏差与CO2排放偏差显著正相关。同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中国CO2排放具有倒U型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初期促进了CO2排放,而随着地方政府投资的逐渐增大,CO2排放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省域一次能源CO_2排放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杰  陈震  尤建新 《技术经济》2010,29(12):62-67
本文结合STIRPAT扩展模型,依据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1990—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碳排放量,并对潜在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能源强度、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碳排放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特征。同时,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的现象。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这种现象是系统过程的作用结果。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耦合现象。这意味着,在制定区域环保和能源政策及措施时,必须对碳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十二五规划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设定两种分解路径——等比路径和等差路径,采用数理经济学理论,将之分别对应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幂函数路径和对数函数路径。根据1990~2007年全球主要地区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数据,对上述两个函数的参数进行模拟,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国际经验对应的最优路径更为激进;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对数函数最优路径更为灵活,但后者减排潜力更大。若走对数函数路径,在远期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8年我国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之后便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以浙江安吉生态屋中的夯土住宅为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其在材料选择、施工方式、构造做法、拆除方式等方面的低碳技术,测算其全寿命周期CO2排放量。结果发现,夯土住宅单位建筑面积年CO2排放量为17.37kg/m2 a,远低于普通砖混结构住宅,在建材生产、建材准备、建筑施工阶段尤为明显。夯土住宅在建材选择、施工、拆除方面的低碳技术,值得新农村住宅建设时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城乡消费比例、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是导致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主要部门;(2)城乡消费比例和排放强度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人均消费的提高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增长贡献最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减少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的CO2排放量与能源消费、GDP、对外贸易、资本形成、人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变量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存在着GDP、能源消费、对外贸易、资本形成到CO2排放量等四种单向因果关系,其中CO2排放、能源消费、GDP和资本形成在各自的因果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实证结果也发现能源消费对CO2排放具有加速影响趋势,对外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也十分关键,而且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CO2排放方程。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应该实施低碳经济战略,加快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低碳城市过程中,对主要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计算广州市原煤、焦炭、原油、汽油、柴油五大化石能源20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得出各类化石能源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针对各类能源提出节能减排对策,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钊  孙彤 《经济与管理》2012,26(8):19-22
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排放权交易的试点运作开启了基于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的新篇章。利用节能减排项目的减排效果,能够构建一个基于排放权交易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有效拓宽了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采用脱钩模型和分解模型对1998—2020年中国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解析。研究发现:1998—2020年我国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间呈现负脱钩状态,但是负脱钩程度在减弱,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向协调发展的方向改善。脱钩稳定性方面,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但是稳定性程度在逐步提升。从脱钩因素方面分析,1998—2020年,电力脱钩弹性(EL)、工业电气化脱钩弹性(LS)、价值创造脱钩弹性(SG)均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能耗脱钩弹性(CE)还未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正向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特点及减排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虽然总体不断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还处于较陕增长阶段,“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为实现减排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提高能源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