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红三角经济圈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玉彬 《企业经济》2003,(9):107-108
一、红三角经济圈的提出霍英东先生最早提出建立“红三角经济圈”的构想。“红三角”是指粤、湘、赣三省相连的韶关、郴州、赣州三地市。因为这三市同是革命老区,且同属丹霞地貌,故称“红三角”。红三角经济圈包括位于南岭南麓的粤北韶关市,位于南岭北麓的湘南郴州市,位于南岭东麓的赣南赣州市,东经112°13'~116°38',北纬23°27'~27°09',总面积7.72万平方公里,占粤湘赣三省总面积的13.87%;总人口1575.82万,占三省总人口的8.49%。红三角地区虽属经济欠发达山区,但农副产品资源、劳力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开发红三角经济…  相似文献   

2.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因劳动力、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出现了明显下滑,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也迫切需要新的增长极。从宏观经济竞争力、发展基础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增长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竞争力远超其他经济圈,而中三角、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相差不大。综合这几大经济圈的竞争力分析,中三角才是第四极的最佳归属。这一结论可以对我国第四极的发展起到预测和指导作用,从而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区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服务经济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运用1990-2008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服务业增长有积极作用,但由过度集聚而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协作,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作为长三角城市之一的衢州市,主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蔡玉彬 《企业经济》2003,(12):182-183
红三角经济圈的韶关、郴州、赣州三市农业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与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加快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确定红三角经济圈科学、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一.战略选择:发展山区农业,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1.“山区一农民战略”。粤、湘、赣三省,尤其是粤、赣两省的韶关市和赣州市,多为山区,在实施现有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实施“山区———农民战略”。所谓“山区———农民…  相似文献   

7.
申沪周边群星起,十年合作破难题。而今确定成国策,共建世界增长极。这是绍兴市钱建明市长在常州参加第九次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时即兴赋诗。绍兴地处长三角南翼和沪杭甬经济核心圈,先后加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浙东经济合作区、杭州都市经济圈等区域合作组织,积极参与浙江省内山海协作,谋求合作共赢。竞争与合作是区域发展永恒的课题,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已初具规模,沈大城市经济圈、西成城市经济圈等也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城市经济圈是在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的特定区域内,由一个或几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率领的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随着城市经济圈的不断发展及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城市间商品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交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运输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就对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公路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红三角经济圈的韶关、郴州、赣州三市是粤湘赣三省的交界,同属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老区,但三市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有特色,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工业基础,只要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强与珠三角及港、澳、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必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进程加快,在经济圈逐步形成的基础上,首都经济圈区域人才高地,人才聚集与流动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本文主要分析了首都经济圈的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因为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距,中原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层面上的功能区相比在影响力上存在很大差距. 中原经济区要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快速提高影响力,可行的途径是突出特色和打造亮点,而建设“古都经济圈”是最好的战略.本文描述了古都经济圈的空间与特征,论证了建设古都经济圈的经济依据,最后明确提出了建设古都经济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分析 东部地区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包括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这 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主体.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以上.通过对它们的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我们发现.从主导产业来看.三大经济区域具有同构现象。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主导产业雷同,它们的优势产业都有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服装及纤维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作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分析得出.由于区域内产业雷同.会导致产业内部争夺原材料和各种资源性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竞争加剧.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因为就每个省区的主导产业而言.它们的规模足以满足整个国内市场.同时,造成对电力等各类能源在该区域的极度紧张,在区域内行政壁垒的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王双 《经济界》2014,(4):91-9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环渤海经济圈具有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天然条件,具备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合理配置环渤海经济圈海洋资源,充分利用区域之间的各种联系与便利条件,加强区域内部海洋经济合作与联系,提升圈内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探索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形成区域海洋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积极局面,实现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杭州、湖州、嘉兴和绍兴四市,区域总面积只有34585平方公里,但在其不大的城市体系中却成就了13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据悉,目前四市正在谋求合作共赢,共同组成杭州都市经济圈,将其打造成长三角的“金南翼”。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大都市经济圈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同城化"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战略。因此,同城化是大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性起步阶段,是开发建设大都市经济圈的前提和保障,同城化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大都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主要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就其发展前景来看,未来5-7年中国三大经济圈都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同时,三大经济圈之间也将展开以资本和人才为重点的新一轮争夺战。  相似文献   

17.
构建表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最小二乘等方法研究了三大经济圈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物流业产值总和占全国总额比重较高;在2003-2013年研究样本内三大经济圈指标权重具有较高共性,两者发展支撑要素趋于一致;其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具备相互促进的作用,且物流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更显著,物流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提高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颐 《中外企业》2002,(2):150-155
进入21世纪以来,苏锡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开始进入建设“苏锡常城市圈”的新阶段。但与此同时,建设“长江三角洲大城市圈和经济圈”也在区域内政府和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加快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发展已被提上日程。苏锡常城市圈是长三角的一个重要板块,正确处理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和苏锡常地区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泛珠三角”的热浪几乎席卷了全国,“区域经济”一下子成了财经媒体曝光最多的词语。多年以来,初具规模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一直在影响和鼓舞着人们,“泛珠三角”这一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协作启动,无疑让“区域经济”对人们的鼓动程度到了白热化。日本、德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先后走过了一条由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路。在我国,以深圳、广州城市群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板块和以上海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板块率先发展了起来,其它如温州经济板块、青岛经济板块等小区域的经济板块,也形成了可观的经…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组成,并包括玉林市和崇左市的交通与物流,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重要沿海经济区域。该区域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1595公里,具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