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东民 《发展研究》2004,(12):66-67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人都讲“面子”、爱“面子”。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顺应人性的管理。关心人、尊重入、实现人的价值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讲“面子”,就是尊重人。“面子”,作为构成“人性”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引起领导者的足够重视。因此,谈人本管理就不能不说“面子”。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说说“人本管理”与“面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在企业管理中,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何为“人”,何为“本”。有人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动用人力资本。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何重大突破。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志杰 《时代经贸》2007,5(12Z):195-195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之重。所以,如何更好的吸引人才,实施人本管理,使每一位员工积极地、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已成为当今企业的无形资本,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入手,为构建符合企业新型管理理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以人为本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管理的中心已从“物”转向“人”,但对人的认识上还有很大差异。本文认为,管理不但是如何识别人、使用人的问题,而是培养人特别是发展人的问题。管理者就是要为员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强有力的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严诚 《环境经济》2005,(7):38-39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不能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样的管理符合人性化的规律,也就符合了自然。自然的和谐正是人类生活活动环境的和谐。企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企业知识管理中“人”与“技术”的平衡。平衡“技术”与“人”的因素,选择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的基础--谈"文化人"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澍 《经济论坛》2003,(9):43-4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者的共识,而任何管理,都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对人本质的基本看法,决定了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不同的时代,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不同,人性假设及管理活动的重点也不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是政治的动物”,揭示了人类管理史上的“政治人”时代。两百多年前,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识到“人是经济的动物”,于是人类管理便进入“经济人”时代。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经济管理又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以及“…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小企业要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有切切实实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成就人,才有可能让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浪潮和社会的变迁,使得在企业所有的资源中,人力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的作用,以柔性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的一个项重要内容就是沟通,通过沟通来融洽团队、输导矛盾、成就事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尚会永 《经济论坛》2006,(15):39-41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前非常流行,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对人的关怀已被强调到极端。我们既要看到“以人为本”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仅仅是人本身的发展还是不够的,人需要和其生存的环境及其他生物共同发展。如果片面强调人在整个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对人的关怀被强调到了极端而漠视了其他生物所具有的权利,那么由于环境的破坏使人在这种破坏的环境无法生存本身也破坏了人的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校正一次次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更为明显,企业间的将集中体现在文化竞争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方位责任追踪的"零"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经营目标和对组织及其成员的有效激励。全方位责任追踪的“零”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责任要素,建立一套完整的闭环式责任追踪体系,实现组织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使一切不利于组织生存与的负效应趋于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中的“人性假设”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程度是企业化的最深层的价值观念基础。不同的社会化蕴含着不同的“人性假设”,不同的“人性假设”预设着不同的企业化。大陆的企业化建设不应盲目照搬西方企业化的模式和理念,要从东方固有的“人性假设”出发。  相似文献   

14.
绿色美化了环境,陶冶了职工情操,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友好相处,衬托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协调,也使昆山钞票纸厂成了“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它既是历史矛盾的积淀,又是现实矛盾的深化,是我国社会的一大顽症,已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未触及核心问题。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民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实行彻底的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基层政府机构和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统一城乡税制等,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当代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具体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  相似文献   

17.
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本”。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这是“人本主义”最核心的思想。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创造的,它们又都为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它要求一切以人的需要出发,一切经济的发展和一切经济制度的安排与制定都要围绕人的实际需要来实施。当然企业也毫不例外。人本主义其实是针对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谋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最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一个共识,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也成为是企业在21世纪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等概念曾经被很多中国企业视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当这些抽象的理念和管理哲学遭遇到活生生的现实之后,企业就开始变得迷惘。但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何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目前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理解未能适应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在主体、客体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性,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我们必须重塑“以人为本”的前提假定,建构“超越自我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在主客体观和价值观方面都将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晓峰 《经济师》1999,(4):21-2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中要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始终贯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育人的理念。值得强调的是,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中所说的人,是指企业人和社会人两个层面。企业人即本企业的全体员工;社会人即社会大众,即消费者和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