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7):132-132
时光倏忽半载已过,回首这个多事之春,我们历经雪灾和地震,全国物流界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表现出物流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爱心。本期刊发本刊驻成都记者的抗震救灾前线专访,以及中国外运、安得物流等企业抗震救灾的行动,期望读者关注。《中国储运》已然收获了七期杂志,墨香伴随编辑、记者的辛苦,呈送给读者的是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挚爱。物流业的发展牵动《中国储运》每一位工作人员,报道物流人所关注的事情,反映物流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探讨物流业前行的方向,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使命。面对已出版七期的杂志,我们衷心感谢那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是他们对中国物流的深刻认识和行动,才使《中国储运》一些栏目深为读者喜爱。展望今后,提高办刊质量仍是我们工作的主题,巩固优势栏目成绩,提高其它栏目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携手读者群策群力办好这份物流人的刊物。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时光倏忽,转瞬已近年底。回首今年,改版以来已出版了十二期杂志。历经冬春夏秋,我们用勤奋、用朝气书写春风、夏雨、秋月、冬雪。回首今年,任思绪在十二期杂志中流淌,是编者与读者思想相融,于是我们共同搭建起物流人驰骋理念与实践的文字之塔。《中国储运》一份物流人的刊物,记述着物流人人生哲学,记述着物流人的酸甜苦辣,每当新一期杂志出版时,我们都会油然升起神圣感。因为我们是在为我国物流业腾飞而呼唤,为中国崛起而呐喊;这项文字工作多么神圣啊,她让我们窥见到物流业的美妙前景和物流人精神的永恒。时光倏忽已近年底,浏览着今年十二期杂志,仿佛褪去一身疲劳,顿觉云淡风清。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如何办好明年的刊物,许多读者来信给我们提出建议,从这些建议中我们正在汲取着营养,梳理着思路,并渴望读者继续给我们提出建议,共同办好《中国储运》这份刊物。明年,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将会继续推动物流业保持高速度增长,物流企业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欲发展就要抓住机遇,勇对挑战。为此,我们希望读者把你们在物流市场上搏击风云的经历、感想、经验提供给我们,让广大物流界同仁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7,(6):128-128
作为编者与读者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读往来”得到了读者的厚爱,每个月我们都会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因版面所限,只能摘登一二,在此向读者表示歉意。许多读者在阅读本刊后,将刊中的“读者调查表”反馈给我们,从中我们发现了读者群和读者感兴趣的栏目。阅读本刊的大部分读者是物流界人士,您熟知物流行业的动态,因而对本刊的批评与建议既中肯又务实,我们将认真研究,从您的批评与建议中获取教益,汲取营养,办好刊物。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储运》杂志视读者为激情的动力,活力的源泉。如果没有读者的批评与建议,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说,读者的批评与建议就是我们的“活水之源”,这股“活水之源”给我们注入了清新之水和旺盛活力。为此我们要竭诚为读者服务,奉献出精品文章。今年4月份由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储运》杂志主办的“2007年物流中心专家论坛会”,云集了各地物流界精英“萧山论剑”,畅论物流中心在流通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成功经验。物流中心是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断发展而伴生出的服务型企业群,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需求。物流中心兴建之势如火如茶,说明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今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4.3%,物流正以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我国步入又快又好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中国储运》将携手读者,喜看我国经济发展之潮涌,快意物流人之情怀。《中国储运》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3,(12):96-96
这一期是本刊的今年收官之作,在这里我们最想感谢的就是读者。一年来,读者给予了本刊热情关注,一些读者给我们或来信或致电,提出中肯的意见,希望《中国储运》越办越好。天津读者郭世明来信说:现在转型是潮流,贵刊紧跟潮流,无论是在刊物数字化上,还是刊物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作为我喜欢的一本物流期刊,我希望你们从宏观上紧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在微观上紧贴物流企业的喜怒哀乐,把《中国储运》办成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刊物。读者热情的鼓励给我们平添了无尽的力量,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储运》将继续为物流业呐喊,继续为改革呼唤,为使中国成为物流大国强国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5):128-128
不知不觉中已到春末,编辑部窗外又是满眼葱翠,正如《诗经》所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当春末的风吹开夏天之门时,我们心中一种蓬勃向上的升发之气也会油然升起,就像这个季节充满了激情,每天映入限帘的都是新气象。《中国储运》的编辑、记者,把每期杂志都有新气象作为不懈的追求;“当夏季来临时,《中国储运》这份刊物或许更加璀璨多姿。” 以上有些话是从读者来信中所摘,大家对这份物流人的刊物寄予厚望,对于杂志出现的变化总是给予肯定。读者的期盼与鼓励是我们办好刊物的动力,我们从读者的建议中吸取了不少好思路,增加了一些新栏目,为物流入送去了物流业内的新资讯。为此,《中国储运》编辑部向读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12):132-132
编辑完本期稿件付梓后已近岁末,此时,我们在想,进入2009年《中国储运》将有何变化,才能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厚望?为此,本刊编辑部多次开会商讨明年办刊的思路。2009年恰逢《中国储运》办刊二十年,一月份出版的第一期杂志正值第一百期;对于一本物流人的刊物来说,二十年和一百期见证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记述了物流人酸甜苦辣,这也正如日前与读者的恳谈会上,一位读者所说的那样:《中国储运》“二十年岁月如歌,一百期见证发展。”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10):132-132
奥运会的绚丽焰火让我们记忆犹新,残奥会上运动员的拼搏让我们深受感动,这个奥运的夏季,这个国人为之振奋的夏季,让我们永世难忘。夏季已过,金秋十月展现在我们眼前,回首今年,我们历经冬、春、夏,我们历经雪灾、地震和奥运会,我们物流人在冰灾雪害面前众志成城,冒冰雪严寒,为无数人送去了温暖;破除了无数困难,让那些急于回家过年的人享受到了家的温馨。我们物流人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物流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爱心,冒着余震,冒着山路上的滑坡,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救灾物资抢运到灾区,其实也是送去了一份血浓于水的感情。我们物流人在奥运期间,用那一丝不苟的态度,做到奥运物流无差错。这些都是物流人的骄傲,这些都是物流人的业绩,而这些全记录在《中国储运》这份刊物上,期望读者在关注后,把您的所思所想写给我们。金秋十月已然收获了十期杂志,忠实的《中国储运》读者,这本物流人的杂志是否入您法眼,请您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携手办好这份物流人的刊物。《中国储运》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05,(6):82-82
在2005年第六期《中国储运》问世之际,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编辑部同仁向热情的读者及关心本刊的新知旧交道一声“辛苦”。同时,本刊就2005年杂志的得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在经过缜密思考和精密的调研后,我们对2006年杂志的编辑思路及版式有了新的编辑方针,即: 2006年的《中国储运i》杂志,在对原有的栏目进行系统化、精益化的同时,还将就读者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话题包括: 能源问题对物流业的影响 拷问物流领域的霸王条款 现代物流与人才 物流企业的创新与改造 金融与物流 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 现代物流与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与装备 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现代物流的管理手段…… 2006年《中国储运》每期将推出一个或几个热点话题,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同时,《中国储运》辟有“案例”栏目,诚征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典案例。置身于现代物流滚滚洪流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也不可能脱离开物流。作为主流媒体,编辑部的同仁有责任、有义务办好杂志让读者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7,(5):128-128
2007年改版以来,倏忽已过四个月。编辑部窗外春意阑珊,柳絮轻扬,油然想起《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中的一则:“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多么惬意啊。此刻,本刊编辑们拆阅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如沐春风,如饮甘饴。上海读者许琪把我们视为离之最近的刊物、平民化的刊物。山东读者孟繁钦希望我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把国家的大政方针融汇于文字之中,对企业的导向性更强些。读者的热情鼓励、善意批评、诚恳忠告,令我们为之动容,动情。总结读者谆谆教诲为八个字,即“颇有新意,尚需改进”。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竭诚办好刊物。三月份召开的两会,突出了一个民生主题。物流与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物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离得开物流?物流连接着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这个偌大的市场令人神往。无怪乎UPS斥巨资参与修建机场,TNT、联邦快递并购中国物流企业,抢滩中国市场,可见中国市场诱惑之大。中国的物流企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将会大有作为。编辑部愿意成为国计民生与物流企业的连接纽带,努力为中国物流发展奉献出锦秀文章。《中国储运》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林木 《中国储运》2013,(2):36-36
上期俺的拙文谈了路之痛、路之殇,同一期木子的文章也说了公路运输潜规则,其实,俺与木子的文章都是上一年11月份的稿件,因杂志是月刊,所以只能在一个月后刊发。俺觉得,在2012年年尾为物流业吼几声,指摘体制上的弊病,也不枉《中国储运》设此专栏为物流业呐喊的苦心?尽管《中国储运》是一份很有影响的物流主流媒体,但终究是行业经济类刊物,受众有限,俺们这几篇文章只能说是尽了人力。医治不了物流沉疴,倘若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声,可能效果就会不同,毕竟它们是官方的喉舌,而后有关部门极有可能会出狠招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