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旧换新作为企业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消费者并不陌生。所谓以旧换新,是指消费者凭使用过的旧商品,或者使用过旧商品的证明(如空包装瓶等),在购买同类新商品时,可以享受一定的折价优惠,旧商品起着折价券的作用;但如果消费者不能提交旧商品,则新商品只能以原价出售。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11,(6):131-132
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唤醣他们的购买欲望?美国营销界总结出“j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商品留给消费者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希望在功能、质量等其他方面对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1992年,俄罗斯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立专门的认证机构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认证。根据商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确定哪些商品必须通过强制认证,哪些可以自愿进行认证。上市的农产品是强制认证的商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时下,消费者在逛商店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反季商品热销的场面。一些名牌服装4~6折,更有甚者打到了3~4折。反季商品由于价格便宜,很受部分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有不少消费者购物只注重价格,而不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的消费者看见别人买,自己也跟着“抢”,把商家的“库存”变为自家的“箱底”。但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部分商家常以“打折反季商品不退不换”为借口,不提供信誉卡、发票等购物凭证;更有一些商家利用反季销售,倾销“问题”商品。而消费者购买反季商品后一般不会马上使用,只能等到适合季节再用,有的商品在消费…  相似文献   

5.
人靠衣裳马靠鞍,而商品的包装就是它的衣裳。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接触到商品的第一印象,不是产品的功能质量等核心因素,而是产品的包装。在超市中,面对五光十色的商品,撞击消费者眼球的首先是包装。为此,美国营销界总结出“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商品留给消费者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希望在功能、质量等其他方面对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企业对商品的视觉设计敷衍了事,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份关注,更是一次商机。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的决定因素为67%。所以,在产品推广中,运用消费者“好色”心理,搞好包装设计很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功效定位。广告突出商品功效,以示区别于同类商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需求。2.品质定位。广告强调产品独特的品质,这种广告定位,便于消费者具体了解产品独特的品质,可以起到很好的诱导消费者的作用。3.价格定位。当商品的品质、性能、造型等方面与市场上同类商品相近似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吸引消费者,在此情况下,运用价格定位策略往往比较有效。4.市场定位。广告将商品定位在最有利的市场位置上。5.观念定位。这是突出商品的意义,改变消费者的习惯心理,树立新的商品观。6.形象定位。企业形象对产品促销具有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最看中的仍然是商品的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此外,商品款式、品牌知名度、商品所具有的功能、购物环境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消费者起一定的影响作用。商品质量是各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收入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广大消费者面临着什么商品可以放心买,什么商品需要小心买,什么商品不能买的选择,除此之外还有同类商品中哪个更适合于自己的选择,那么,这一切都由谁来告诉他呢?作为消费者的朋友,本刊就担负起商品哪样好,怎样不上当的告知任务,因为我们毕竟是质监系统的一个传媒机构。  相似文献   

9.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九项权利:一、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二、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三、选择权…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张大妈在某超市购买了一台600元的榨汁机,由于没有读懂使用说明书,便没有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致使榨汁机损坏。因为尚未超出超市承诺的保修期,张大妈想找超市退货或更换,她能如愿吗?答案是“不能”。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3条规定:“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消费者有正确使用商品的义务。消费者应当按照说明书安装、使用和维护商品,否则因使用不当而损坏商品或招致人身危害的,责任自负。因使用不当造成商品损坏该由谁负责@高永红  相似文献   

11.
安全保障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知悉真情权(或称知情权、了解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如今的消费品市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也不断改善。商品的日益丰裕结束了卖方在市场上称王称霸的历史,而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伦理。在这个消费者主权时代中,消费者已不是生产者商品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购买那些为他们所“钟情”的商品。消费经验的积累和消费心理的健全,使得他们不再轻易地将腰包打开。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实践中,经营者越发感到把握消费者心理对于商品竞争的重要性。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变化直接支配着他的购买行为。因此,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制订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  相似文献   

14.
一、国外消费者保护的主要做法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便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从以经营者利益为重心转到以消费者权益为重心,消费者保护运动蓬勃发展,并日益国际化,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看,国外消费者保护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受到商家欺诈,大家都知道可以索赔,但是,很多消费者忽略了另外的一些可作消费索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向销售者、生产者、服务者要求赔偿时,三者之间相互推倭,消费者被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消费者打官司如何确定被告呢?一、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安全权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去年消费者因使用商品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呈增多趋势,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在披露这一现象的同时,呼吁应高度尊重消费者接受商品和服务时的第一项权利──安主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第...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买什么,问十个山西商家,有九个会说:买商品,这就是山西商家的实在之处,既然消费者买的是商品,那么我实实在在地做好商品就行了,而作广告是花哩忽梢的东西,是想出风头的人常干的事。  相似文献   

19.
质量盘点     
《上海质量》2007,(11):73-74
新闻:国际消费者协会评出年度“最差商品” 11月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国际消费者协会第18次世界大会10月2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与会。期间,该协会评出了2007年度四大最差商品,  相似文献   

20.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它属于全世界50亿消费者,也是12亿中国消费者的节日。37年前的3月15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提出了消费者应拥有“获得商品的安全保障”、“对商品自由选择”等4项权利。为纪念消费者权益的提出,3月15日被确定为“国际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