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已经过去的头5个月里,这些跨国公司接二连三掉进了危机的泥坑。耳熟能详的世界品牌,突然之间被一连串纠缠不休的事件团团围住。联合利华、波音、亨氏、宝洁、卡夫、肯德基、强生、高露洁等世界500强企业,大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品尝到在华危机公关的酸甜苦辣。无论他们是否做好准备,反正网络时代的跨国公司危机公关,已然“轰隆”一声,登陆中国领土。危机为何青睐跨国公司?网络扮演了什么角色?跨国公司该怎么办?《英才》深入采访六大公关公司高层,以期权威解读危机攻略。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许多知名品牌出现了危机,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光明牛奶、康泰克PPA事件、欧典事件、武汉砸"大奔"事件到娃哈哈事件等等,从各个方面突出了我们企业非常需要进行品牌危机管理,特别是品牌危机公关。在大部分的品牌危机缺少征兆,爆发时间无规律可循,难以预防之时,惟有进行良好的品牌危机公关才能使企业平安度过危险期,并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3.
2005年,多家国际大品牌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一向声称“优质安全”的洋品牌接连出现问题,品牌危机成为企业必须逾越的生死劫。其中,SK-Ⅱ、强生公司的产品安全性受质疑,肯德基调料中惊现苏丹红,立顿茶被指氟化物含量过高,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雀巢婴幼儿奶粉含碘量超标。品牌越大、知名度越高,消费对其的信任度与期望值也越高,而这一系列危机事件,让消费在品牌选择上深感无所适从,也让企业家对品牌危机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品牌作用的凸显,企业品牌危机事件也越来越多,起因更是纷繁复杂。目前,多数对企业品牌危机起因进行研究的文献集中在定性描述上,缺乏对危机成因特征的准确性分析。文章通过对2004年至2009年国内发生的307起品牌危机事件的分析总结发现,企业品牌危机起因大都源于企业内部管理,且本质是信誉和信任危机。由此,文章总结出了几点关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启示,旨在对企业预防品牌危机和塑造强势品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丰田,曾经代表着“品质最佳”,而此次召回事件恰恰在摧毁着这一品牌定位。 丰田品牌危机的深刻根源在哪里?是一个使品牌面临生死考验的伤害?还是通过危机公关能够渡过的插曲?什么是走出此次危机的根本性战略?  相似文献   

6.
2005年度的中国市场对于众多知名商业品牌可谓多事之秋,肯德基、宝洁、强生、雀巢、高露洁、哈根达斯、光明……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国际著名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到空前的企业危机冲击。 2006年,情况似乎仍然没有太大改观,国际品牌仍然成为商业组织危机事件的主角。企业危机的类型也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形象方面:芝华士12“年份门”风波、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博士伦护理液引发眼疾、欧典地板宣传欺诈…… 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品牌危机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2008年,东航返航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诸多事件证明了:品牌已迈人了危机高发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危机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品牌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品牌管理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无论是多么知名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机。而且作为一种公共事件,任何组织在危机中采取的行动,都会受到公众的审视。实践证明,一个组织如果在危机处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将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但是,危机仍可管理。若缺乏良好的危机管理机制,小事件可以演化成为大风险的导火索;而成熟、高效的危机应对,也能让企业在遭遇毁灭性打击事件时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品牌危机事件接连不断,从光明奶事件到三鹿奶事件,从宝洁SKⅡ到康师傅的水源地事件,从各个方面向企业敲起警钟:危机不时有,处理须谨慎。企业危机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产品或服务瑕疵型,劳工、股东纠纷型,经营不良型,还有反宣传事件型危机等等。品牌危机处理的难度,首先在于它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8.
李长久 《企业文化》2012,(10):51-52
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八大品牌”,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 在中国饮料市场,60%的汽水饮料的饮用量来自可口可乐品牌,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八大品牌”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品牌危机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共生观的视角对多品牌危机修复展开研究。一方面,非涉事企业会基于不同共生模式选择不同的危机修复策略,进而间接影响涉事企业的危机修复效果,以及二者所处共生模式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涉事企业的自救策略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上述逻辑,本文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对提出的理论逻辑进行检验,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不同共生模式下多品牌危机的修复模型,最后,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品牌危机的成因,品牌危机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探讨,为企业建立品牌危机的科学管理系统,提高企业抗击品牌危机风险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