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维吾尔族民间组织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唤起民众文化自觉等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是保障维吾尔族传统民族文化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新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保护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意义;要对新疆多民族、多元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发掘、整理,保护;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知识产权制度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4.
雨蔚 《中国西部》2006,(8):56-57
2005年11月,新疆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三批“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译为大曲,是穆斯林民族的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表演形式。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汤晨  胡梦琳 《改革与开放》2013,(10):193-19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却面临着失传甚至是已经失传的窘境。本篇文章试图将保护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职业教育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从而达到以教育保护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新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芳 《北方经济》2011,(9):72-74
根据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民族  相似文献   

7.
本文标题上方的图标鲜为人知,却有着较强的视觉;中击力,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国美学气派,这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识。 相关部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解释,让这个抽象图标有了鲜活的内容: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宇,”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宇,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然而,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却主要以人类的口头或动作作为传承方式。这一特殊的存在和传承方式,使这些文化遗产变得异常珍贵的同时,又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岳素玉 《中国西部》2011,(13):106-109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量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王采 《魅力中国》2014,(3):349-3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归属者的保护,政府对其的保护,鼓励广大群体自觉投入到保护工作中等方面提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维护。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现阶段的维护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魏阳竹 《魅力中国》2011,(20):287-2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本文试图以甘谷道情为例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杨长海 《特区经济》2011,(11):216-21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无疑将成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基本的国内法依据,而包括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国内法渊源。当下,对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在欢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出台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地方立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敏  王勇 《改革与战略》2008,24(7):129-131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一“活性传承方式”,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化、多样性的体育教育传承的新思路研究,以此较好地完成既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于楠楠 《魅力中国》2011,(10):365-365
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已经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知识产权在反对非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该发挥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附着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没有采取应有的重视态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1]实施以来迎来的一个"文化遗产日"。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保护公约》)在巴黎正式通过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以一种全新的面孔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的保护方式不足以满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本文结合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及特点,分析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重点探讨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构建,论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李仨仨  刘楠  范亚楠 《魅力中国》2011,(11):258-25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同时也是民族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标识和精神纽带。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些甚至已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变得十分困难。现在我们以调查河南新乡小冀背粒的生存现状为个案展开调查研究,以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从而加大传承力度。  相似文献   

20.
孙军 《魅力中国》2008,(4):97-98
现在我们所要保护的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几何时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性的根本所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一味建设现代的东西,而忽视了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它继承并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也只有靠整个民族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也因此我们必须向民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