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交换、 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相似文献   

2.
褚思真 《当代经济》2017,(34):136-138
本文是为了系统性地厘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理论分野,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主张“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供给理论.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是理论界亟需解决的课题.供求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也是分析经济均衡增长的逻辑起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针对国内有效需求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在与凯恩斯需求理论与供给学派理论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解决目前供需结构失衡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面临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的改革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着内在契合关系。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新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契合性,阐释了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经济迈向"双中高"的重点,非常重要。对此,必须加深认识,加紧落实。一、千方百计,多管齐下,重点实施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支撑。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运行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认清西方供给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区别.西方供给学派基于要素价值论的分析混淆了价值与财富的区别,不仅忽视了价值的流通与实现、忽视了价值分配对生产的经济效应,而且割裂了需求与供给的辩证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不仅关注价值的生产和流通,更关注价值的分配,从而能更有力地解释和正确引导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然而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理解尚不一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的分析仅仅反映交换领域关系,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注重研究供求背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西方经济学认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资源配置似乎都是在交换领域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供求关系只能"调节"价格而不是"决定"价格,市场经济中的真实经济关系是价值决定价格,同时又调节供求关系,进而实现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宏观领域研究的供求分析只是总量问题,并不区分个量与总量在性质上的差别,更没有认识到数量背后深层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社会再生产在"数量"的背后还包括了结构和比例问题。其重要启示在于:认识供给侧不能停留在交换领域的供给数量,而是要深入生产领域的生产端;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需求侧;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质量法则"。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运用其经济危机理论、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再生产理论论证了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而提出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资源配平新的实现方式;结构调整与结构性改革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亡羊补牢,而后者是防患于未然;市场的决定作用必须伴有政府更好的协同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事后作用的事前导向、过程控制、边界约束和修补矫正;科学高效的规划管控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重要理论探索和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阶段性上的学科定位是:在生产关系上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上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扩展到生产力,其任务是建立关于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学说。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收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方面。这方面的系统性经济学说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经济运行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演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对供求关系转向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体制及相应的改革分析,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的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根本目的的重大创新举措.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科学而正确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实际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将剖析我国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阐述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接着从"看得见的手"(国家政策)以及"看不见的手"(市场主导性作用)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在应对以上问题中应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后提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的理论解读,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我国建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1)
银行业的金融改革可主导又可配合其他要素共同完成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使命。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解读入手,指明要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实现"三去一降一补",进而分析当前银行业既面临对接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压力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依据浙江省经济现状提出浙江省银行业对接供给侧改革蓄势增能的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妙凌 《当代经济》2016,(29):116-117
随着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一次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内部审计作用逐渐引起政府、企业及理论研究的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生产效率、消耗产能过剩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纵观目前理论研究,鲜有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内部审计作用及发挥途径研究.内部审计作为保障政府、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供给侧”背景下研究其作用和发挥途径极具必要性.实际上,“供给侧”改革益于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提升审计的工作质量,转变其工作模式.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阐释,着重分析内部审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作用的途径.希望本文研究的作用分析和途径选择能为政府、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需求侧管理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适逢其时,但传统供给学派大规模减税的主张并不适合中国的经济现实.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大部类均衡原理已经充分阐明了在社会生产中,结构均衡和优化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10):4-20
本文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现代增长理论的缺失问题和增长阶段转变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政策选择。现代增长理论忽略需求因素的制约,对经济现实缺乏解释力和应用性,面临实践过程日益突出的挑战。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后长期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扩张拉动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长期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内需增速的变化,影响需求长期增速的因素既有供给结构问题也有需求结构问题,长期增长政策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问题》2018,(3):135-135
经编辑部和编委会评审,2017年度《中国经济问题》的优秀获奖论文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王贤彬、徐现祥:官员交流驱动外商投资奖金10000元二等奖丁任重、李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沈坤荣、张兴龙:金融摩擦影响创业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尧 《当代经济》2018,(9):16-18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制度这一顶层设计,强化国家审计制度供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举措.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从国家审计机关设立及独立性的保障、审计机关职能及权限的明确、具体制度的构建提出国家审计制度供给构建的内容体系;对强化国家审计制度供给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制度顺应新时期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升国家审计质量,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学界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些有益成果。本文就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大发展新理念、收入分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六个重要热点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16,(5):4-5
辜胜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激活三大主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的亮点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战略举措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看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三个关键词,这决定了我们有三大任务,就是供给结构的优化,创新驱动供给,通过改革引领来提升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