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我国学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及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2.
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新农村背景下中国农村社区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异质性、变化性四方面特征.面对农村社区的新特点,我们农村社区各建设主体该如何发挥作用,对实现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别讨论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以及第三部门主体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对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提供一点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按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制度完善、环境优美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瓶颈,影响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主要分析探讨农村教育目标、教育投入、教育师资等方面的教育公平现状及理论对策,切实实现农村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胡婷婷 《时代经贸》2007,5(12Z):208-209
2006年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而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点。本文就针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框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新武  雷霆 《经济问题》2006,(12):49-50,5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家庭社会资本弱化、基层组织弱化、社会失序和紧张等大量的‘社会资本赤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除了完善和加强正式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行为规范等非正式制度。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虎林 《时代经贸》2011,(16):246-246
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问题,既是当前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提高农民工素质,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从而才能实现保障返乡农民工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要求公安机关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警务建设,确保农村和谐稳定。本文针对宝清县农村警务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诸城市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目标,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导,致力于促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让社区承担基层政府的部分职能。致力于促成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形象重塑。这种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村”为指导的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价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主客观因素限制“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发挥“鲶鱼效应”。针对这些因素,从大学生、村委、政府和高校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维护“大学生村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上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在于对土地的转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调整来适应当代社会各方面的要求,进而针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并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提出城乡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建立政府与乡村社会的新型关系。通过分析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下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社会的服务和管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也多层次、多样化。本文着眼于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三大方面,通过对当地现状考察和对村民及村官的调研,分析村民的不满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当地政府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施,必须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因此,本文以西安为例,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卓有成效,真正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念文 《经济前沿》2006,(11):20-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五个“必须”和“五要五不要”精神,正确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积极进取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典型示范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明确一套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对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素琴 《经济论坛》2007,(1):122-12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具体规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文明,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浩瀚的系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生产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而生产发展则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生产发展内容丰富:如调整农业结构,加…  相似文献   

19.
李念文 《经济前沿》2006,(11):20-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五个“必须”和“五要五不要”精神,正确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积极进取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典型示范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觉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鼙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牡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列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旋的伟大复兴。因此,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明确一套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对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