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委托-代理关系中商业银行追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目前信用机制的缺乏,银行在决定给企业贷款时主要看经营情况,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没有量化考证依据,在贷款到期清还时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若想降低和化解这种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运营能力,依法清收盘活,使逃废银行债务权现象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目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是金融资产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以逃废国有商业银行债务为多。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和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意识的银行坏账  相似文献   

3.
企业重组是企业间资源的重新整合 ,由于操作中的不规范 ,近年来的企业重组中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 ,因此 ,商业银行必须实质性地参与企业重组全过程 ,主动地为企业重组提供金融服务 ,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规范行为 ,才能有效保全资产 ,提升企业价值 ,获得银企双赢。  相似文献   

4.
景润 《中国市场》2004,(7):42-43
企业贷款困难,银行放款也困难.企业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让银行欲贷而不能.笔者以自己多年积累的放款经验来看,这看似缥缈却非常现实的贷款"核武器"其实只有两个字--诚信.  相似文献   

5.
王学文 《商业研究》2005,(13):172-17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偏高已是不争事实,并成为其商业化改革的严重障碍,究其成因,根源就在于单一的国有产权制度。单一的国有产权会引发企业对银行权益的侵害、逃废银行债务、银行内控弱化,以及银行和企业内部的软约束、债权和债务意识的淡化等问题,从而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要从根本上避免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必须对单一的国有产权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通过的《逃废银行债务客户名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债务人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被视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经债权银行同意,以改制、重组、分立、合并、租赁、破产等方式悬空银行债权;通过非正常关联交易抽逃资金、转移利润、转移资产,致使银行债权被悬空;以转户和多头开户等方式,蓄意逃避债权银行对贷款的监督,使银行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信息、产权不清的担保,或恶意拒绝补办担保手续;不经债权银行同意,擅自处置银行债权的抵(质)押物,造成银行债权低(质)押悬空;隐瞒影响按期偿还银行债务的重要事项和重大财务变动情况,致使银行债权处于高风险状况;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已生效的法律文书,继续拖欠银行债务;不偿还债务又拒不签收银行催债文书;其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 企业贷款困难,银行放款也困难。企业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让银行欲贷而不能。笔者以自己多年积累的放款经验来看,这看似缥缈却非常现实的贷款“核武器”其实只有两个字——诚信。  相似文献   

8.
黄燕君  吕舟 《商业研究》2002,(18):56-58
改制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银行的进一步商业化改革未能使逃废债势头有所收敛。运用构建改制企业逃废债博弈模式 ,证明特定条件下的博弈导致银行“打官司”的威胁不可致信是问题的实质性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银行在博弈过程中建立可信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朱亚平 《商业时代》2006,(24):81-81,75
我国目前出现了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方面使农信社损失了大量的信贷资产,削弱了其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带来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农信社对企业贷款产生了“惜贷、“惧贷”心理,挫伤了其放贷的积极性,造成银企关系紧张,使企业“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二元代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从分析企业逃废农信社债务的形式着手,提出治理企业逃废债务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做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降低银行发展风险,提高银行抵御各种发展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中国赢得中美贸易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得到有效提升,文章以"宏观经济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为课题,从中美贸易战对宏观经济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了宏观经济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并根据其现状探究了宏观经济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一些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消费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金融救市"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又反过来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埋下隐患。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救市政策构成了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的显著差异与结构突变;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界一直被破产欺诈的现象所困扰,银行对企业恶意逃废债务、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始终感到很无奈。而随着新《破产法》的实施,这一欺诈现象有所改变。并且,新《破产法》的实施对于银行在企业的债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企业管理者与银行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说明博弈双方如何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并求出其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4.
阎升江 《现代商业》2011,(9):179-180
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规范运营对一国乃至世界的金融、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规范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文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分析,以期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新规     
《中国对外贸易》2006,(3):17-18
新设股份制银行须引外资 地方政府禁入;七种行为不得申报出口退(免)税;九种行为被视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进口捐赠医疗器械须新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解决企业逃废债务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文  毕玲 《财贸研究》2002,13(5):105-106
企业逃废债务是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企业实施逃废债务行为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假破产、多方投资、抽逃出资、变更经营主体、改制、逃逸六种。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尊重经济规律取消特殊政策保护,以市场规范约束企业行为是解决企业逃废债问题的主要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九医药债务重组为例,就商业银行利用债委会来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这既是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值得探讨。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利用债委会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根据三九医药债务重组案例为例,就这个案例带来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企业通过挪用信贷资金和利用票据融资等手段套取银行资金,对其自身及银行都会带来危害.针对这一现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完善内部审计,要求企业外审单位加强审计报告中此类信息的披露力度等措施,提高企业与银行间资金业务往来的透明度,约束企业非法获取和挪用银行资金的动机,保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九医药债务重组为例,就商业银行利用债委会来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这既是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值得探讨.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利用债委会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根据三九医药债务重组案例为例,就这个案例带来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需要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来降低风险,保障其安全有序的运行.随着规模的扩大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负担加重,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在信息技术手段基础之上的非现场审计,能够提高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银行内部审计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非现场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效能及其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并结合实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非现场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