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在2018年正式修订并发布新租赁准则CAS21。基于此,将零售行业龙头B公司作为切入口,研究新租赁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租赁准则从外部压缩了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对公司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高成本也从内部抑制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澄清新租赁准则的影响,在实践中可以为会计政策修订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有了诸多新限制并扩大了可利用的操作空间。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得出新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结合管理后盈余分布法和T参数检验、Wilcox on非参数检验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结论。债务重组准则的重新修订虽然从表面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从实质上讲。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而是在策略上进一步隐蔽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约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遏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会计准则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历来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资产减值的相关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将会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本文将重点分析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有了诸多新限制并扩大了可利用的操作空间.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得出新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国际趋同的同时,也给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显著的就是引入公允价值,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空前扩大,留给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也相应地扩大。本文提出了运用新准则体系内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提供一个适度盈余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郭彦 《时代经贸》2009,(12):103-104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我国企业进行盈奈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但仍存在不足,仍然留下了可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通过研究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入手,着重探讨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抑制;同时,在某些方面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刘宏珍 《时代经贸》2011,(14):203-204
新套计准则曲实施,盈采管理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关心的熬最。本文从三大方面,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原有盈余管理行为的限制;二、新会计准则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三、对企业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确利用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进行了盈余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从而避免退市,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不是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动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以及准则制定的导向性原则拓宽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也使盈余管理的投机行为加剧;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盈余管理的实质,提出合理会计职业判断、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薛永红 《经济师》2009,(7):143-14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的颁布,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文章针对《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都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原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作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有望从制度上压缩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空间。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2007年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诸祺生 《经济师》2014,(6):117-117,1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颁布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周期内不得回转"。文章将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变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这必将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限制一部分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业。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我国与国际财会报告准则的趋同,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完善我国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新旧会计准则相比,在企业盈余管理方面作出了诸多限制,同时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基于此点,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完善盈余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上市公司深刻地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对研发的投入也日益增大。新准则选择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也给予了管理层很大的盈余管理空间。结合新准则对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方式,分析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以及新准则给上司公司管理层带来的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并结合案例分析新准则下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同将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而提出防范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有效规避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改进。抑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资产减值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仍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财务调整的手段,实现企业中财务盈余的一种行为。企业中的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文章首先明确了什么是盈余管理,并认真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并阐述了在新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