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方债Q&A     
什么是地方债? 全称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如地方政府债券)、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拳借的债务。地方政府虽未提供担保,但如果债务单位出现债务危机,政府会承担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2.
安婕 《辽宁经济》2009,(5):62-62
政府债务是以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偿还的各种负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政府名义在国内外承借或担保.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应该说.一个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负债过多,将存在风险.会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甚至会影响该地区的合谐稳定。因此,分析、研究我国债务规模的相关问题,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隐性风险的成因、危害进行试述,并就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债Q&A     
什么是地方债?全称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如地方政府债券)、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举借的债务。地方政府虽未提供担保,但如果债务单位出现债务危机,政府会承担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券。适度的政府债务,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提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的债务一旦达到或者超过一个极限,就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并破坏地方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造成的长远风险应保持足够的警觉。  相似文献   

5.
七问地方债     
目前地方债究竟有多少?审计地方债都审计什么?谁是地方债的债主?地方政府怎么花地方债务资金?地方发行债券合法吗?国家怎么管理地方债?提问一何谓地方债什么是地方债?2011年国务院曾下文,明确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和范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  相似文献   

6.
审计署关于政府债务的调查让一些专家学者松了口气,虽然债务总额已逾20万亿元(中央政府近10万亿元,地方政府近11万亿元),但此一数字,毕竟比此前人们预估的少了许多,而且按照60%的国际负债率标准,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率为36.74%,在考虑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等其他因素后,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仅达39.43%,与60%相比差之甚远,几乎不存在什么风险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2014,(19):20-21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一是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规范举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债务限额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在限额内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把债务收支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三是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逐步降低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四是完善配套制度,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债权人约束,?  相似文献   

8.
权威信息     
国务院: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一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二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三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国务院: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9.
至2010年底,全国除54个县区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其他县区地方政府均有政府性债务。全国19.9%的市级和3.56%的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专家认为,未来的风险隐患主要是在财力较弱的市、县一级,如果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不解决,再加上偿债高峰和财政收入增速回落碰到一起,债务问题可能恶化。  相似文献   

10.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存量债务额度。置换范围是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部分,置换形式是到期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进行对接。本质上,这一举措延续了一贯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思路,即严控新增债务,逐步化解存量债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疾速扩张,2011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比2008年和2009年的债务余额分别上涨23.48%和61.29%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被视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推进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程的重要一环。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  相似文献   

12.
出路探求     
近期,新华社公布了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关于政府性债务的分析调查,63%的经济学家认为,地方债是当前经济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地方政府如何还地方债?地方债的出路在何方?据光大证券等金融机构测算,今年下半年,大约1270亿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到期,是2000年以来最高。明年到期的债务达2088亿元,比今年增加10%。数千亿的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期,地方政府怎么还?  相似文献   

13.
李令 《宁波经济》2013,(10):39-40
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今年7月28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国家审计署不久前发布的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36个地区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  相似文献   

14.
"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16.
黎聪 《中国经贸》2013,(14):107-107
地方政府通过承担债务取得资金用以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较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长时间的积累,地方政府负债规模日益增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蕴含的风险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本文就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速递     
《上海国资》2014,(10):10-11
焦点国务院:对地方政府举债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意见》规定,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关于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意见》要求,财政部根据各地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测算债务率、新增债务率、  相似文献   

18.
张宏 《中国报道》2014,(7):46-47
要确保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合理使用,就必须编制和公布政府资产负债表、进行独立公正的信用评级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但目前国内在这些方面的机制并不完善。"今年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财政部官网6月9日刊发副部长王保安的文章称,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大一方面表现为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揭秘地方债     
8月1日,一场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摸底的"审计风暴"已展开,此次审计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这也是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审计署突然行动的背后,是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的隐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无力还债的现实。中国迅速攀升的地方政府债务一直以来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地方债一旦失控,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甚至造成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20.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1,(26):12-13
地方政府 负债已超10万亿 审计署6月27日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专家认为,债务总量处于安全区,但局部负债过量不容小觑,今后应尽快推动地方阳光融资制度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债务形成的体制性原因,推进财税体制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