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财政改革已取得良好成效.财政部在2003年7月下发的<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省级、地市级和财政收支规模较大的县级已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笔者就会计集中核算如何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经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在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取得显著成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并轨运行是当前公共财政改革和会计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对于促进财政改革、规范会计核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按照财政部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府改革总体要求,结合省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际,2005年我们省级预算单位将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我认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支出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是“十五”期间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公共财政、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目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普遍采取财政集中支付的过渡形式。建立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实行财政集中支付,由支付中心为单位记帐核算,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支付中心站在何种会计立场为单位记帐核算,对单位会计资料负怎样的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部财会》2014,(8):17-18
2014年7月1日,随着浦东发展银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顺利上线,陕西省11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实现同财政部门的电子化支付全联通,这是省级电子化支付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标志着陕西省财政国库信息化管理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又跃上了新的台阶。回顾这十二年的改革历程,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试点起步到稳步推进,实现了横向到边,覆盖所有省级预算单位,有力地推动财政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一、河东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自2003年开始试点,2006年4月1日省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全部上线运行,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也已全面推开,2006年7月份河东区在区直部分预算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模拟运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9月份在全区区直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集美 《福建财会》2003,(10):13-14
财政国库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成立财政国库支付机构,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将探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化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山东省高校从2008年6月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将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由高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的部门预算编制甩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使用资金。由于高校资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资金用款模式必然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山东省高校从2008年6月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将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由高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使用资金。由于高校资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资金用款模式必然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省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近10年来,1280个省级预算单位已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广大预算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省级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宣传政策制度,主动服务预算单位,我们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政策、业务方面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以问答方式进行了通俗编列,供广大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改革的历史产物,它必将随财政改革的深化,不断地进行业务转轨。会计集中核算转轨是一项长期的财政改革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会计集中核算转轨目标有二:一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二是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只要我们尊重科学发展观,就能“迈好三步走,实现二目标”。一、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在会计集中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只进不出”模式,按照“两步走”改革思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第一步,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相融合。陕西省省级会计核算中心在做好会计集中核算规范化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怡 《会计之友》2008,(23):94-95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而会计集中核算是地方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缺陷,提出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以推进财政国库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3.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首先在双鸭山及所属集贤、饶河两县及28个乡镇进行改革试点,而后不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005年在省本级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2003年在气象部门实施以来经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省8个直属事业单位,11个设区市气象局,83个县(市)气象局,先后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了"前台支付、后台核算",国库集中支付已经成为财政资金支付的主要模式,在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转变理财观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防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央的统一设计和要求,2005年起我国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前全国33个省、市均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正向县、镇一级推进。2010年10月,定南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所有纳入中心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如何防范财政资金风险,规范财政资金的支付、使用和清算,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是摆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行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的决定。同年国务院通过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我县于2003年在县直部门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取消了各单位的银行账户,对各单位的账务实行了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单位的各项支出,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实现会计核算顺利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辛四海 《西部财会》2004,(10):42-43
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既要巩固会计集中核算已取得的成果,又要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从制度、业务、机构和人员几方面做到平稳过渡,这样既符合财政部关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降低了改革的成本,确保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始于2001年,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了财政对预算资金的控制和监督,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现在各地陆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要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实施,关键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工作。本文就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政府改革财政改革方面的一个重大尝试。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是经过长时间调研,认真讨论后实行的国家财政支付制度。本文将从国库集中支付的含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所在、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后来研究的学者朋友提供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国务院批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时要求“十五”期间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可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财政和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央和地方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同时,道里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于2003年6月成立。经过三年多的规范和不断探索、创新,现有18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被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