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基础在于两者的契合点,其价值体现于促进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企业文化传播等。文章在两者未能深入渗透、融合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传播力度,促进企业文化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相互借鉴,以物质和精神文化为载体,彼此互置于文化建设之中,以各种校园活动为纽带,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力量,立足"职业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五条路径,实现两者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作用,基于校企"双主体"构建保障机制、项目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信任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全方位地进行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校企双方要在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共同开发、实训资源共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员工互聘互兼,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论文探讨解决在校企融合中遇到的运行机制、现实效益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校企融合长效机制,促进校企融合规范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在国务院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普遍性、稳定性、深入性依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全国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却彰显了示范作用,本文以上海高等出版印刷专科学校骨干院校建设进程中校企合作实践案例、进程为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直接对接企业,以订单培养形式基于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需要,实现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措施,校企合作实现了由紧密型转向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文化先行。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新型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趋势,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校企文化对接是“校企结合”的基础工程,通过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推动校企文化融合,使优秀企业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头脑,校企互动,创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快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显著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新型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作为企业人才的"血库",就要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如何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文章从分析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入手,主要研究了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客观趋势,从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出发,首先从缺乏健全的政策法规;缺乏完善的行业指导、监管体系;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次,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政策法规;促进行业的引领作用,完善管理机制;激发校企活力,开展深度合作三个方面入手,研究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策略,策略的落实给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告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广告文化的社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中美广告交流日益增多,但两者由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中美两国广告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冲突,难以有效融合。在现代中美广告文化冲突与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建议两者之间相互适应、改造、超越和整合,以达到合理的融合选择。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扎根理论,探究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受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影响.主体系统是产教融合生态群落的隐喻,包括学生、企业、学校与政府四大生态因子,其中学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生态位.环境系统是产教融合生态环境的隐喻,包括市场、地域、技术和文化四大环境因子.提出通过厘清顶层设计思路、提升校企参与意愿、构建双赢服务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来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研究成果为产教融合提质培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多数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合作,存在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办学条件对企业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政府多渠道提供支持和保障,校企双方建立互利共赢机制,共同推进合作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校企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9月,常德市人社局组织相  相似文献   

11.
校企文化的对接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其相通和相异之处,以校园文化为主体,通过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班级管理中模拟企业管理模式;社团活动中仿真企业经营运作,吸纳和融合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社会化,培养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中职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发展至今,难题就在于"深化"两字,以及科研活动处于初级阶段的高校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下与企业合作存在障碍。为解决以上难题,文章本着共赢原则,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探寻校企合作切入点,提出校、企、师合作概念,并依据校、企、师三者主导地位不同对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实例阐述教师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提高教师科研活动服务企业行动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校企合作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应在针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体育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融合企业文化精髓;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式体育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4.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企业亟需的现代职业人才是职业院校提高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而校企合作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从国内外大量理论研究、实践都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校企共育,是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基础。而校企共建共享产教融合性质的实体实训室,是达到校企双赢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点式"和"线式"呈现,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英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带给英国人民的神秘与憧憬、恐慌与畏惧、冲突与融合.在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通过了解"他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对解决文化冲突、实现世界文化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理念和模式,它包涵几个不同的层次。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课程化育人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离形成系统综合、信息化、可操作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顶岗实习课程化育人机制尚有距离。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化育人机制构建涵盖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何静 《辽宁经济》2007,(3):77-77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特质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文化的同化或相互感应为标志,在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彼此改造和塑造对方,各种文化特质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为一体。文化融合作为跨文化管理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伴随着异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另一方面包含着同一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和平衡中的协调。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文化融合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杜忠连 《特区经济》2010,(6):243-244
侵权法与责任保险是现代损害赔偿体系中两种重要的制度,二者相互影响:侵权法的发展催生了责任保险,与此同时,责任保险的发展也对侵权法起反作用。两种制度在运行中呈不断融合之势,但在这种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冲突。本文就侵权法与责任保险相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与责任保险金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与责任保险代位求偿权以及损害赔偿体系中的责任"竞合"等冲突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论述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及途径。指出要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纽带,以强化校企合作为抓手,以突出实践教学为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发挥两种文化碰撞后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夏淑梅  汪利民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116-120
目前,我国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展已经越来越常见,在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如何化解两个企业文化的冲突,成为并购能否成功和实现资源整合的关键。因此,并购重组中企业文化融合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荣事达集团三次重大并购重组案例,对跨国企业间重组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总结重组并购中影响文化融合的关键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