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出上海市1979-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1992-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06%,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0.56%;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索洛增长模型,测度了1978-2013年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呈现先急剧上升后平稳下降的态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仍处于依赖资本与资源投入推动的粗放型、外延扩大式增长。  相似文献   

3.
郑江淮  荆晶 《南方经济》2023,42(1):28-48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2.04%和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2008年后中国以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制度变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三个方面提出上海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证据。利用上海1953-200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均资本产出弹性约为0.36,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上海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TFP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约32%。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力,分析发现1995-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率约6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从1996年的-9.6%上升到2003年的18.2%、2004年的10.4%,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 (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3)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背后因素可以简单归纳为:省际间竞争、学习和模仿、经济全球化和外商投资、民营化改革和经济扩张期.因此,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是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世界经济研究》2012,(4):81-86,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贞 《特区经济》2014,(8):102-104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 TFP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3-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三个食品子行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改善贡献较小;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快于农副食品业。接着本文分析了三个子行业市场份额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市的TFP增长情况,找出存在粗放型增长倾向的具体省市。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物质资本,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是转型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源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96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2.8%,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技术效率变化起着拖累作用;选定期间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波谷特征,第二高峰期间为1996-1999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值最大,两个下降波谷分别出现在1993-1995年与2002-2003年期间,最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重新走上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了未来几年的走势;重庆市是直辖市中全要素生产率唯一下降的,上海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改善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了4.6%,中部改善了2.2%,西部改善2.8%,而东北地区改善的最少,只有1.0%.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还处于投入增长阶段,利用效率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以需求侧驱动转向供给侧驱动为主导的经济新常态下,FDI作为综合性投资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基于供给侧视角,论证了C-D生产函数机理,量化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通过协整检验以及VEC模型探究FDI与量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长期均衡效应和短期动态波动机制;进而基于VAR模型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FDI与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长期均衡对短期动态波动具有反向修正机制;FDI受到单位冲击后引起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强烈正向响应,并且FDI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率达到了11%。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2—2020年京津冀3地宏观数据,利用索洛余值法、隐性变量法和数据包络分析3种方法,测算京津冀3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增长率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等重要指标。结果显示:北京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天津、河北;不同方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相同变化趋势,天津、河北两地的增长率变化趋势较一致,但与北京的增长率变化趋势不一致;京津冀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增长出现放缓甚至略微下降的局面;京津冀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而非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徐辉  周文魁 《魅力中国》2009,(20):32-33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13.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1978-200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3%,资本积累贡献率为59.9%,劳动力总量扩张的贡献率为9%,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为32%。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劳动力总量扩张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推动经济增长5.5、0.8和3个百分点,资本的快速积累对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主导作用。从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看,1995-2004年GDP年均名义增长10.2%,最终消费年均增长9.3%,投资增长年均11.2%,高于消费增长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赵晓泊  孙杰 《北方经济》2007,(10):23-24
本文应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方法,对2004年北京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一方面北京现代制造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生产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三种要素对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贡献率.另外,高新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是促进北京市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资本、劳动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在1978-2005年资本投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到主导作用,贡献度较高、贡献率较大;但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与贡献度不高,并且呈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索洛余值法和基于生产角度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江西省及11设区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显示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1989~1993年和2004~2008年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高的两个时期,2000年后稳定3%左右。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979~2000年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0%~40%,2000年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0%~30%。11设区市的测算结果显示新余市、南昌市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但各市均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方法,对2004年北京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一方面北京现代制造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生产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三种要素对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贡献率。另外,高新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是促进北京市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