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总需求结构性失衡和货币结构性失衡。就经济的总需求结构而言,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外需(净出口)拉动作用明显,而内需不足,呈现总需求长期结构性失衡。另外,货币流动性过剩更加剧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其中外部失衡表现为贸易盈余迅速上升,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相对于消费的过快增长。根据分析,笔者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上升,而长期必将存在一定幅度的下跌,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巴曙松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6,(18):12-15
在全球资本过剩环境下,中国是外资资产配置的重要目标,人民币隐忧犹存。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一周年。从汇率改革的实践来看,除了局部行业受到预料中的影响之外,总体上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相当稳健的水平上,经济增长、物价和外贸形势都相当良好。总体向好的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贬值,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逆风飞扬,出口势头异常迅猛,外资源源不断流入,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于应否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也趋于激化. 相似文献
4.
综观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必然要随着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当今中国的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所以人民币汇率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6.
7.
8.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刘波最近,受国际市场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汇价波动下滑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呈平稳上升趋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美元汇价与此作同向变动。这与去年的现象正好相反。去年四、五月间,美元汇价连续跌荡,而国内外汇调剂市场上... 相似文献
9.
10.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改革才刚刚开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积极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Bo Lu 《美中经济评论(英文版)》2005,4(4):77-79
Recently, a monetary dispute about RMB exchange rat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hot topic among China,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which covers Chinese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national regime and diplomatic system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has to keep RMB stable at an appropriate and balanced level, which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of China but also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world at large.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呈小幅升值态势,仍属于基本稳定。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汇率政策将成为货币政策中心、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大力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我们的基本判断为: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汇率错位的视角,运用二元模型对东南亚6国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概率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高低与汇率制度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关系,即人民币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汇率错位是汇率制度转换的原因,汇率错位幅度越大,汇率制度转换的概率越大。因此,若要维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至关重要。就当前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转换的概率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元悖论”从宏观上揭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是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工具。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其弊端日益凸现,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势在必行。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只能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6.
17.
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通货膨胀率引起通货对外贬值,而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是高通货膨胀率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态势更加强劲,这一经济现象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相违背,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府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behavior of real exchange rates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Using data from both the Bretton Woods and the modern floating periods, we decompose real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into components attributable to supply shocks, real demand shocks, monetary shocks, capital flows shocks, and real oil price shock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eal demand shock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al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under both fixed and flexible rates, while monetary shocks are negligible. Supply and oil price shocks seem to be more important under Bretton Woods, while capital flows shocks seem to explain a relatively higher proportion of real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under the modern float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9.
经济开放度在汇率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考虑经济开放度后,汇率调整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增强。研究表明,进口依存度与汇率传导效应正相关,金融开放度与汇率传导效应负相关。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进口依存度、金融开放度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关系密切。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人民币合理适度的升值有助于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促进我国经济内外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货币可兑换与汇率机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人民币汇率机制安排是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更加开放的资本项目需要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近中期最佳选择。随着资本项目的日益开放,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逐步提高,应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汇率制度的灵活度与资本项目的开放度应保持同步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