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资源驱动、劳动驱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等不同的形式,大多数研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资本驱动型。但这个结论是在排除了资源环境因素影响后得出的。本文在纳入资源环境因素后,对影响工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资源环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大大高于资本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增长仍属于资源驱动型。我国工业增长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还没有完全摆脱资源驱动型的特征。这一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对宏观经济政策包及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资源驱动、劳动驱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等不同的形式,大多数研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资本驱动型。但这个结论是在排除了资源环境因素影响后得出的。本文在纳入资源环境因素后,对影响工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资源环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大大高于资本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增长仍属于资源驱动型。我国工业增长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还没有完全摆脱资源驱动型的特征。这一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对宏观经济政策包及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节约型社会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需求量大幅增长.未来30年是我国工业迅速发展期,据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资源缺口约1亿吨,天然气资源缺口约300亿立方米,相当部分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偏低.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经济粗放型增长,对本已十分脆弱的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4.
压缩型工业化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工业化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但是由于压缩型工业化国家进行工业化的背景和条件不同,环境问题表现出与传统工业国家不同的形态,存在着多样性和复合性,因此,在应用循环经济理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时应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压缩型特征,各国应根据基本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循环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实现低碳、节能和环保目标下的经济增长作为考察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终极目标,满足这四个目标的工业化被称为新型工业化,并从新型工业化目标约束集出发,界定了新型工业化生产力的内涵。区别于传统的生产力测度方法,本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法,对中国1998—2008年30个省份工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生产力进行测算,以此评估转型期间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增长绩效。研究发现:忽视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传统生产力评价方式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存在生产力高估;总体上看,我国工业部门增长绩效不容乐观,东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工业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艰巨任务。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波特假说,但否定了污染避难所假说。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正反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深化认识的结果。环境问题是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产生和逐渐形成,直到本世纪才突出起来的。造成环境问题加剧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另一方面是人口的急剧增长。本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环境问题和相关联的资源问题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5G通信、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工业产业的发展格局,而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的理念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共识,环境规制和数字经济如何影响新一代工业经济增长值得深入研究。采用2009—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政策、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显著地抑制了工业经济增长,而以电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促进了工业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负的调节效应。政策建议:制定绿色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出台“一刀切”的禁止性政策;进一步支持以电信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着重协调好数字技术的增长效应和治理污染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正日益凸显,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规避资源制约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罗默(2003)和索伦森与惠特-雅各布森(2012)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3种自然资源水、土地和能源纳入模型考虑,考察自然资源约束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现阶段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很显著:由于能源、水和土地不能与劳动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资源约束),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比没有资源约束的情况要降低5.25%。因此,在丧失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行途径就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不胜枚举。主流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资源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具有拉动作用,既表现在对资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将1999—2022年的505篇关于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等工具对该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发文量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等对资源型城市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领域研究人员合作不紧密,多机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从聚类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发现,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逐渐由转型研究转向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等。在未来一段时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道路选择、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或将成为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2002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新一轮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期。其基本特征: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的重化工业化;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主导。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与牺牲环境,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部分经济领域和行业出现过热的迹象和危险,需求和供给增长存在着薄弱的环节;经济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一跃上升到世界第四位。但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地释放出来,且呈现出络梅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如何使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工业革命走到今天,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正引发人类对物质文明进步方式的重新思考。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而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科技的引领与支撑。在这一背景下,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工业生物技术将承担怎样的责任?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关键技术瓶颈该如何解决?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开创绿色增长新纪元频繁的雾霾发出警示,工业经济过度依赖化石资  相似文献   

14.
读书     
《董事会》2013,(1):106-107
《不依赖增长的治理:探寻发展的另外一种可能》作者:彼得·A·维克托翻译:刘春成、侯汉坡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作者援引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为案例,论证了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剂良药,只是一种迎合重要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目标的笨拙方式--经济增长并没有消除失业与贫穷,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更加不均等,经济增长加剧了环境问题,也令资源枯竭、气荐读理由  相似文献   

15.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储量、投资、产能(包括运输能力)、价格(机制和承受力)是工业资源问题的四个基本层面,其中,不同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征又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所面临的工业资源短缺性危机,一是价格问题,二是产能和投资问题,三是自然储量问题。历史地看,对于工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权衡,必须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最根本的问题是: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市场竞争过程,而且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竞争力决定着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可行标准。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或者一个工业部门实现了以耗费资源技术为主向以节约资源技术为主的转变,称之为“竞争力突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竞争力突变的含义是: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认同的管制标准直至尽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管制标准的条件下,在无歧视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节约资源技术比耗费资源技术更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归纳与综述,涉及产业经济理论前沿,资源、环境与工业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资源利用效率等内容,反映了当前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研究以及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却建立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占用资源,仍含有大量资源的老旧产品作为废物大量废弃的基础上之上的。资源供应和环境容量保障不了经济长期增长需要。同时,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化.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10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的资本——劳动比逐步下降,未表现出资本深化,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明显.为提高工业增长的就业效应,西部地区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就业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老工业基地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分析其共性,发现是资源市场配置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在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贸易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相似文献   

20.
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不同模式,即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