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丽航 《时代经贸》2011,(14):109-1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空间、环境、资源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经济不断发展与相对紧缺的土地资源之fBl的矛盾,对城市在空间规划中的整体布局、生态保护、功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比照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从法律、规划及管理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并对当前地下空间开发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空间、环境、资源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经济不断发展与相对紧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对城市在空间规划中的整体布局、生态保护、功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比照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从法律、规划及管理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并对当前地下空闻开发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地上空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变得日趋紧张,因此,很多城市都在加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而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得城市地下空间的排水与防洪功能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现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洪体系。笔者阐述了目前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现状,并指出了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治理的重要性。结合山地城市的总体特点和运行的排水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建议,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设计能够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应用,能够减少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事故,对经济的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利用建筑物箱形地下室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和娱乐场所等地下空间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城市引起广泛的关注,大面积开发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空间。利用地下空间,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利用建筑物箱形地下室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和娱乐场所等地下空间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城市引起广泛的关注,大面积开发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空间。利用地下空间,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清 《经济论坛》2014,(7):110-114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战略性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走向集约化和效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东莞市为例,在回溯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先进做法与经验,并针对东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运用城市规划原理以及城市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步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土地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昆山市地下空间规划为例,阐述了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对地下空间规模的预测方法和布局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郏德明 《大陆桥视野》2011,(8):150-150,152
地下空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现代化城市离不开人防工程的支持。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中,过去曾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过极大贡献的人防部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起步相对很晚,总体规划非常不合理,无法满足当前大规模利用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需求,所以建设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度非常有必要。同时根据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实情况,简略地介绍了管理体制中已有的问题,于此同时,借鉴国外的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关经验,从兼顾综合管理和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管理与规划制度的设想,促使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城市用地逐渐减少,开发的地表空间日益锐减等.过度开发资源使得矛盾尖锐,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人类将目光投向地下空间.国际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地下空间利用成为世界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些大城市已经或正准备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正在快速增长,各种矛盾日渐显露,其中最主要矛盾是人口的不断膨胀,和自然资源的相对减少,这也造成城市地表用地短缺的问题.此外,城市地面空间及上空被高层建筑和高架路挤占,也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土地紧缺的有效途径.地下空间的发展将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普通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统筹建设,实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对人防工程如何融合地下空间资源,建设防护工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在重点地区(重要的商业区、商务区、轨道交通节点、历史文化街区等),市政管线传统的直埋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重点地区发展的需求,给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并有效的证明了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在重点地区(重要的商业区、商务区、轨道交通节点、历史文化街区等),市政管线传统的直埋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重点地区发展的需求,给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并有效的证明了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董贞志 《城市建设》2011,(2):262-263
本文在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背景及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的理论研究及规划实践并借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采用单元层面、街坊层面、地块层面分级控制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方式来加强规划控制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几年才了解到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性,才开始对部分城市的地下空间进行试点开发和利用,如此晚起步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直接导致了相关经验的缺失和不足,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管理成效不尽人意,且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需求。因此,在现阶段形势下,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和使用是必要的。在进行试点开发时,要留心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经验,吸取其有点,并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法制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郑云斌 《经济师》2004,(10):248-249
城市经营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 ,文章主要探讨了福建省泉州市东海新区的开发建设 ,对如何做好城市经营 ,实现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无锡市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而我国水平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在2000年将达到60%,2010年将达到70%,分别超过全国水平25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将达到330万和462万。城市建设用地严重紧缺,历来是我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种制约,在未来城市建设发展中将愈加剧烈。城市不能无限制地蔓延扩张,只能着眼于走内涵式集约发展的道路。适时地、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使有限的城市土地发挥更大效用,这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便是在对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应用的基础上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十分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空间。可行的应用城市土地资源可以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便利,促进城市的可以进行持续发展,可是若是不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应用,便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阻碍城市的持续发展。本文仅就相关问题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使得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展.而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拥有的除劳动力之外的有效"致富"资产,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