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全忠 《经济论坛》2010,(12):134-136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农牧业的必然选择,内蒙古农牧业具有自然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要把优势转化为具体的发展动力,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加快产业化进程、坚持品牌化等发展策略,从而实现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瑞珍 《经济论坛》2010,(11):79-81
本文通过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影响的实例,研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使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得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1985年、1995年和2003年不同年份的农牧业系统能值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呈较大幅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牧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环境负载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农牧业系统目前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差。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农畜产品产出能值有较大的提高。以耗粮为主的猪肉产出能值的比重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占了总畜产品产出能值的一半左右。内蒙古奶类的能值产出呈较快增长趋势。建议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草为中心的战略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1985年、1995年和2003年不同年份的农牧业系统能值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呈较大幅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牧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环境负载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农牧业系统目前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差.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农畜产品产出能值有较大的提高.以耗粮为主的猪肉产出能值的比重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占了总畜产品产出能值的一半左右.内蒙古奶类的能值产出呈较快增长趋势.建议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草为中心的战略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军 《经济论坛》2012,(5):32-34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农牧业人口为主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建立高附加值农牧业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本文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寻求产业突破,进而提出现阶段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前四年,内蒙古积极适应中国农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为主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农畜产品市场的新变化形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扎实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战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牧民得到实惠,农村牧区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支持了内蒙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速度两位数的增长。本文着重从公共财政角度,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应如何加大财政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气候一直以来都比较异常,严重的气象灾害和极端的气候都不少见,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的农牧业经济影响较大。本文笔者结合自身了解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内蒙古锡郭勒盟农牧业的现状,以及各种气象灾害给它带来的影响,并得出如何应对农牧业气象灾害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9.
推进昆明市农牧特色产业发展,是昆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加快昆明现代化进程,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牧产业生态体系,将促进和实现昆明市特色农牧业技术创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两大主体,在国外已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我国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以循环经济机制为基础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要快速发展经济,而且要尽早实现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为研究对象,探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的建立矿产工业企业为龙头,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对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而且工业反哺农牧业力度不太大的奈曼旗来说,经济发展往往受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制约。所以,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必须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华 《经济论坛》2010,(5):128-130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省区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内蒙古传统的农牧业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面临产业升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其固有的经济模式面临巨大冲击,因此必须对区域经济进行主动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配置手段、以特色产业为主题,使内蒙古区域经济突出重围,获得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梅 《经济论坛》2012,(4):104-107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困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块绊脚石,也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内蒙古是农牧业大区,金融服务不到位阻碍了广大农牧民扩大再生产,使其重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培育竞争有序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牧业保险,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传承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特色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和精神动力,对特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特色产业开发的竞争优势所在,为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第一品牌,打响、打亮这一品牌对内蒙古特色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王娟 《经济论坛》2011,(10):52-5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较为迟缓。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均是农村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农村牧区金融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了探讨我国农业机械化制度设计与农村具体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业机械化实践的演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实践演进的轨迹与农牧民参与行为。发现国家对社会控制的限度决定了农民能自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空间。在税费改革后国家的农机补贴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国家重塑农民对国家农牧业机械化政策认同的工具,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力法人提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动员,进一步推动农地的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实现大机械的使用。同时,要强化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系统,积极推进农机创新与推广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依靠独特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林芝地区政府从2004年开始,按照“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1231”发展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援藏机遇,围绕加强农牧业特色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重点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逐年加大了对特色农牧业的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除国家安排的项目资金外,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农牧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农牧业经营机制与模式创新点是:完备的农牧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体系,便捷的农牧业成果推广与服务合作机制,高效的农牧业管理与技术调控模式。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农牧业应借鉴新西兰的经验,着力打造加入WTO后中国畜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优势和区域优势,努力提高中国特色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晓娅 《经济论坛》2011,(5):111-113
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与地区特色,带动涉农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本文从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内蒙古资源与西部地区资源比对分析,总结出内蒙古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欠佳的资源产业。内蒙古可以依托资源优势,选择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比较经济效益指数得到自治区产业的分析表。  相似文献   

20.
韩晓霏 《经济论坛》2010,(2):113-115
内蒙古自治区是传统的农牧业大区,近年来,乳品产业随着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得到了显著发展,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提高。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摆在内蒙古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利用价值链这一理论工具,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产业目前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和目前阶段的投资与融资特点,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价值链的视角给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